八大菜系
鲁菜
川菜
粤菜
闽菜
苏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视频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风味小吃
养生菜谱
特色美食
国外美食
饮品甜点
烘焙食谱
汤粥做法
记录片
家常菜谱
小吃
热菜
小炒
凉菜
早餐
汤羹
煲粥
饮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锅
荤菜
卤菜
素菜
奶昔
果酱
酱菜
盖浇饭
炒饭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饮食
食材百科
食疗菜谱
美容瘦身
母婴饮食
疾病调理
饮食常识
烹饪技巧
厨房常识
四季食谱
春季食谱
夏季食谱
秋季食谱
冬季食谱
特色面食
面条
馒头
包子
面食
烘焙
饼干
面包
蛋糕
馄饨
饺子
花卷
意面
春卷
披萨
糕点
蛋挞
饼类
月饼
食材大全
肉禽类
水产品类
蔬菜类
果品类
米面豆乳
药食及其他
调味品类
美食问答
专题频道

太原小吃大全_太原特色小吃美食介绍

来源:口碑美食网 分类:食材百科 时间:2017-01-14 15:24:16

太原的面食最为有名,品种多,历史久,制作方法各异,浇头菜码考究。炒莜面、拉面、猫耳朵、搓鱼儿、莜面烤佬、红面糊糊、肉丝炒剔尖、刀削面、炒疙瘩等应有尽有,特色独具。

除面食外,当地的风味食品首推特色早点“太原头脑”(八珍汤),其他如“认一力”、太谷、六味斋酱肉、闻喜煮饼、芮城麻片、太原羊杂碎汤、灌肠、高平烧豆腐、平阳泡泡等,都是值得一尝的美味。

名吃中,首推头脑,这是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医学家傅山发明,为医用食品,对人体有着滋补作用,效果甚佳。头脑是太原市特有的一种名早点,为汤状食品。在一碗汤糊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莲菜,一条长山药。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具有滋补、活功能。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 太原市清和园饭店的“头脑”和“帽盒子”以其独特的清真风味,誉满并州,闻名全国。特点:益气调元,滋补虚损,活血健胃,富有营养,具有抚寒喘和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山西面食,刀削面、拉面、刀拨面、擀面、剔尖、猫耳朵、河捞等各种面食,“山西面食馆” 具有山西特色而吸引着中外游人。

羊肉泡馍

简介

羊肉泡馍简称羊肉泡、泡馍。古称"羊",西北美馔,尤以陕西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馍盛名,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留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牛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历史文化

羊肉泡馍在过去是进贡皇帝的饮食而发明的,古时称“羊羹”,宋代诗人就有诗:“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而羊羹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那时也被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兰州与西安的羊肉泡馍是大不相同的。兰州的羊肉泡馍是将煮好的羊肉切成大片,放上粉丝蒜苗香菜,浇上羊汤,即可食用,原汁原味。还有馍,西安是死面(没有发酵的面)饼,而兰州的是当地一种发面饼,保持了面粉的原始香味,任何佐料不放时都很可口。做法也不一样,西安泡馍需自己掰碎然后回锅再做,而兰州泡馍只管做好汤、放好肉,然后给你一个大饼,你就可以自便了。你可以一股脑将饼揪开丢进汤里,享受羊汤泡馍的滋味。或一口汤一口饼,再夹大块的羊肉慢慢咀嚼,吸溜两口粉丝,大口的馍,大块的肉,那感觉没得说。

做法

主料:烙饼(标准份)200克 辅料:黄花菜(干)50克,木耳(水发)50克,粉丝50克,青蒜10克,香菜10克,羊肉(熟)100克

调料:盐4克,味精2克,胡椒粉2克

制作方法:1、先将烙饼掰成碎块;2、黄花、木耳洗净撕碎;3、粉丝泡发;4、青蒜洗净择段;5、香菜择洗净;6、卤羊肉切片备用;7、将掰好的烙饼放到锅里,加入羊肉汤,放入黄花、木耳、粉丝、青蒜,煮熟;8、调入盐、味精、胡椒粉拌匀,盛入碗内;9、放上切成片的卤羊肉,撒上香菜即可。

[!--empirenews.page--]

荞面河捞

简介

荞面河捞,汉族小吃,除具有汤清味美,浓香宜人、冷热均可,四季皆宜等特点外;还有利口开胃、增强食欲、润肤乌发、清火去郁、强肾健脾、秘等特殊功效。自古以来便有“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吸引远近顾客之说。

做法

荞面用温水加生石灰水和好,上河捞床压入开水锅中,捞入兑好的盐汤水中,浇上羊肉臊子,加点陈醋,香味奇特,远近闻名。

[!--empirenews.page--]

过油肉

简介

过油肉是山西最著名的传统特色菜肴,现在更是平遥的著名小吃,历经代代厨师精心烹制相传至今。1957年2月经市饮食公司组织专家评审,将名厨吴万库技师制作的过油肉评为了太原十大名吃。后经名师张殿华、-、方明锁等几位名厨参加全市、全省及全国的烹饪大赛,曾获得金奖,为太原人民争了光。市场经济以来,凡是经营山西饭菜的餐馆、饭店都有过油肉这道菜。但是,可能出于某种意图,有些餐馆将过油肉改造得五花八门、面目全非,派生出什么系列过油肉,如白菜过油肉、尖椒过油肉、麻辣过油肉等等,为适应食客的需要往过油肉里配洋葱蒜薹、干红辣椒豆芽……久而久之,原来那传统的过油肉已难觅踪影了。其实,过油肉应从选料,配菜,烹调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更加凸显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

做法

主料:猪里脊肉200克 辅料:冬笋20克,木耳(水发)15克,黄瓜25克,淀粉,鸡蛋120克 调料:大蒜(白皮)5克,黄酱3克,香醋3克,花椒3克,小葱10克,酱油15克,3克,盐2克,黄酒5克,味精3克,香油10克,猪油(炼制)35克

烹制方法:⒈ 扁担肉(里脊肉)去净薄膜、白筋和脂油,横放在砧板上;⒉ 用平刀下片法把原料翻转着片成0.33 厘米厚的长带片;⒊ 然后平放在砧板上,再直刀斜切成长6.6厘米,宽4 厘米的斜方形片;⒋ 冬笋削皮,洗净,切成与肉同样大的片;⒌ 黄瓜洗净,切成与肉同样大的片;⒍ 水发木耳摘蒂,洗净,大片的切小;⒎ 葱去根须,洗净,切青豆大的片;⒏ 姜去皮切姜米,蒜瓣去蒂切薄片;⒐ 把切好的肉片放碗中,加黄酱、花椒、酱油、盐拌匀腌渍半小时;⒑ 冬笋片焯一下,清水过凉放小碗中;⒒ 冬笋碗中加入木耳和切好的黄瓜片、鸡汤50毫升、黄酒、味精、酱油、湿淀粉调成芡汁;⒓ 炒锅上旺火,放入猪油烧五成热时下入浸好的肉片,迅速用筷子拨散,⒔ 炒锅再放回火加入猪油,放入葱片、姜末、蒜片煸出香味,扣入过好油的肉片,先用醋烹一下再倒入调好的芡汁,颠翻炒匀,淋猪油即可出锅。

[!--empirenews.page--]

疤饼

简介

疤饼,用油和面,将碾薄的面饼放在炉鏊中已经加热的石子上,慢火烤熟,形成凸凹不平的疤痕,因而饼上遍布疤痕而得名,亦名籽饼,又叫石子饼,始制于明代。其用料有白面、戎油、白糖、鸡蛋及苏打等。制作时将和好的面擀成直径半尺左右的薄饼,烘烤在铁锅内。在铁锅内铺一层碰砂,放一层饼,进行烘烙。熟后的圆饼呈金黄色,面皮上均匀地布满圆形小坑,状若疤痕,其味香甜,其质酥脆,为别具一格的风味饼食,名闻遐迩。在晋中、晋南等地有一古老的风俗,孩子做满月,外婆家或亲朋好友总是提一包崩脆的“疤饼”前去祝贺。这种松脆酥香的疤饼,食用方便,易于消化,产妇吃后既多产乳汁,又增加食量,滋补身体。疤饼是山西著名风味小吃之一,其中最有名的应是繁峙疤饼。

[!--empirenews.page--]

剔尖

简介

剔尖又称拨鱼、剔拨股,是流行于山西省运城,晋中等地的汉族传统面食,以其方便快捷、口感香滑,利于消化而受到广大百姓的青睐,是山西面食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也是居民的主要午餐之一。剔尖两端细长,中间部分稍宽厚,白细光滑,软而有筋,浇上浇头,再配以调味佐料,食之十分可口。

历史文化

《传统面食》载,唐贞观年间八百里秦川大旱,李世民急火攻心,魏征荐绵山高僧田善友旨令祈雨,后大雨倾盆解救了庄稼济助了万民。李世民为报祈雨之恩,带领满朝文武赴绵山还愿,皇妹八姑亦随同前往,叩拜五龙圣母为师不愿再返长安,在绵山诵经修行为乡民采药医病。一日,八姑为一患病老妪配药、做饭,和面时软了加面硬了加水,最后还是将面和得稀软,眼看锅中水开,八姑急中生智,随手拿起一块木板将软面团放于板上,用一根筷子试着往开水锅中拨,竟拨出了一根根面条,煮熟盛碗老妪吃得上口,就问:“孩子,这叫什么?”八姑将“这”误听为“你”字,说:“叫八姑。”老妪误听为“拨股”,从此就有了“拨股”面,就是最早的剔尖。后来人们将“用筷子拨出的面条”还称为“剔拨股”, 榆次、祁县、太原等地民间则把和好的面置于大碗内,用筷子剔拨,面呈鱼肚形,所以又称拨鱼,又因此面条呈两头尖,所以又称“剔尖”。相传清乾隆年间,榆次一个名叫常万达的,在恰克图城开设的"四乡联号商行"中的饭庄里,专营山西面食剔尖等,使剔尖一举成名。由于剔尖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且制作简便,食之可口。所以,剔尖不仅在国内流传甚广,而且传入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

做法

原料:面粉1碗 、清水1/2碗、土豆、北瓜、肉片、葱姜丝、花椒、盐、少许酱油

做法:1.土豆、北瓜切丁;肉切片放少许酱油稍稍腌渍;葱姜切丝2.炒锅放少许油,微热后放入花椒炸至有香味3.此时将腌渍好的肉片、葱姜丝一起放入炒锅翻炒至肉片完全变色4.将土豆丁、北瓜丁放入翻炒至微微变色后加入清水没过即可5.中火炖至土豆、北瓜酥烂,汤汁浓稠后关火6.取一只汤锅放入适量清水大火做开,将炖好的卤汁倒入做开的汤锅7.在炖菜期间,取一小碗面粉,加入1/2碗清水8.用筷子一个方向不停搅拌至光滑上劲后,醒半小时9.将加入卤汁的汤锅再次做开10.取一只扁铲,铲适量面团11.用一只蘸有清水的筷子沿扁铲边沿拨面12.待汤锅内剔尖颜色变得透亮,用筷子夹起感觉发硬后关火,撒香菜、香葱即可食用。

[!--empirenews.page--]

猫耳朵

简介

猫耳朵是晋南(山西运城,临汾),晋中、晋北等地区流行的一种风味面食。它吃着筋滑利口,制作简便,随乡就俗,适用多种面粉和浇头,又加制作简便,倍受群众欢迎。在晋中一带,人们用白面、高粱面制作;在雁北、忻县高寒地区,人们用莜面、荞面制作,取名“碾疙瘩”,还名“碾饦饦”。尤其因莜面制作柔软,还能碾推成花纹、触须等式样,更使这种面食形象多彩多姿。

猫耳朵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主要是晋语区,如山西省中北部、内蒙古西部、河北张家口等地,这种面食很常见,在当地被称为“圪坨儿”。在关中也有类似制法的面食,称作“麻食(马齿)”。做法是用白面、荞麦面等和好后,切成小块,用手的大拇指在案板上一捻即成。清水煮后捞出,浇上菜或卤等食用。因形如猫耳,且由于晋语本名令外地人感到生涩难懂,因而也被称为“猫耳朵”。在一些地区也有用莜麦制成,蒸熟后食用。莜面有独特的风味,较白面不易消化,所以抗饿。

做法

做法一:

白面:用精粉一斤,水五两。先将面粉倒进盆里,冬季用温水,春夏秋用冷水和起面,扎光揉好。放在面案上,撒上面粉,用面杖擀成两三公分厚的薄片,切成多半公分大小的剂头,再撒一次面粉,滚均匀。然后,两手拇指相对按住面块,一下一下往前推,推成形如猫耳朵状即妥。锅开时抖去面粉下到锅里煮熟捞起,浇上各种荤索打卤等浇头,调以山西老陈醋,味香形美,可饱享口福。

荞面:荞面一斤,水五两左右(除夏季外,一般都用温水和面)和起,扎匀扎光,稍醒后搓成指头粗的圆条,撒上面粉,用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圆条,用右手切成指甲盖大的小剂子,然后用右手拇指在左手掌上,推成一个一个小卷,形状同猫耳朵一般。锅开后,抖去面粉煮熟。捞出后浇上浇头、调和,越吃越香。

莜面:莜面一斤,热水七两,泼起和好,用湿布把面团盖好,要趁热制作。方法同荞面。因莜面光滑柔软,还可用右手食指、拇指推碾成花纹形状,其形状更美。推好后上笼蒸熟,下笼后调以浇头,调和即可食。

各种面制作的猫耳朵除煮食外,还可焖食,即先把菜炒好,将猫耳朵倒在菜上,上火焖十五分钟左右即熟。吃时搅拌均匀,调以调和,也很可口。

做法二:

1.将黄豆香菇、木耳、黄花,洗净,泡入清水中待用。

2.取适量面粉(根本食用人数与食用餐数而定),加水,和匀成面团。此面团的软硬度与饺子相当,不能太软,不然下一步不好做了。

3.从和好的面团中取一小块,搓成约如大拇指一半粗细的长形面棍。

4.接下来就可以做猫耳朵了。从这个长形面棍上取约一公分左右,然后用大拇指稍摁住此小小面团往前搓,即可形成如猫耳朵形状的空心卷卷。(注意:不要太用力摁住面团,往前搓时也不可用大力,不然就粘在手指上了)

5.搓好后,将准备好的蔬菜清洗好。蔬菜的品种建议:扁豆、土豆、大白菜西红柿、黄瓜等。

6.将扁豆切段、土豆切小片(约1.5*1.5),黄瓜切片,西红柿切块,大白菜叶和菜梗分开。

7.烧水煮黄豆,这边将泡好的香菇、木耳、黄花切小段或是小片,入油锅曝炒至八分熟,倒入煮锅中,可以同时放入猫耳朵同煮。

8.先炒扁豆、土豆,也是八成熟,倒入煮锅;然后将与大白菜、西红柿炒至七成熟倒入煮锅。

9.将海米与黄瓜稍炒,最后放,同时可以加盐。(也可以炒菜的过程中逐一加盐)

10.在所有内容物基本煮熟后,可以依个人习惯再加入一个鸡蛋、紫菜等。然后就可以盛起来吃啦,可以再放点香油、生抽等调味品。

[!--empirenews.page--]

太原羊杂割

简介

羊杂割,为山西的一种地方小吃。据传,山西人吃杂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是忽必烈之母所赐。羊杂最开始是怀仁的名吃,在雁北一带小有名气。过去怀仁和内蒙人吃羊肉的习惯不一样,内蒙人只吃肉,而怀仁人却在羊下水上做了一些文章,创造了一种美食叫“羊杂”。把羊的心,肺、肝、肠、血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上花椒、辣椒、盐、大蒜、葱、姜等作料,加上一些煮肉汤,做成“羊杂”,加上粉条一起吃。现在发展成为山西地方美食。

历史文化

元世祖忽必烈由晋地入中原,路经曲沃县时,其母庄圣太后染疾,曲沃名医许国桢为其诊治痊愈,成为忽必烈之母的宠信御医。许母韩氏善主厨,随其子侍奉庄圣太后。韩氏见蒙古人吃羊肉,弃下水甚感可惜,即将羊下水拾回洗净,煮熟,配以大葱、辣椒吃,其味甚美。太后品尝后,赞誉不止,即赐名“羊杂酪”。从此逐渐流传,成为民间风味小吃。

羊杂割具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具有滋脾养胃、益肾补血、益气调元、温经活络、滋补虚损的功效。

做法

羊杂割在山西不同地区叫法不同,吃法也有不同。有曲沃、太原、大同为代表的南、中、北三路做法,南路杂割(曲沃)讲求水熬煮,原汁原汤,汤色乳白,其味醇香。制法大致是清洗、熬煮、切配、对汤四步程序,工艺精细;中路(太原)杂割料全,熬煮、对汤时均加了葱、姜、香菜澄,还有的加粉条、豆腐,另有一番风味;北路(大同)杂割的吃法和制法均显得粗犷,大锅置火上,连汤带料一锅烩煮,随食随留,不拘形式。

将新鲜的羊煮熟,将其汤,头,腿,内脏(心,肝,脾,羊肚,肠)留下,将羊头和羊腿上的肉撕下来,越碎越好,羊杂部分切成西丝,将这些放一块,加羊汤,再加盐,葱花,香菜,辣椒面(不能太细,越辣越够味),香菜,老陈醋。

先把羊肉开水里煮一下,去掉血水,然后换水,放葱姜蒜料酒把羊肉煮熟.羊汤留着备用羊肉切片。吃多少就用羊汤对水煮开。放泡好的粉条,粉条熟了就放羊肉片。然后出锅,放调料,盐,鸡精,醋,辣椒。香菜最不要放, 会盖住羊肉的香味,放葱花就可以了。就像玫瑰羞说的,放陈醋最好了。羊汤不放醋就没有那个味道了。

[!--empirenews.page--]

百花稍梅

简介

百花稍梅是山西的一道传统美食,也是一道极具艺术性的风味小吃,“稍梅”,是山西人的叫法,稍梅也叫烧麦、肖米、稍麦、鬼蓬头,是形容顶端蓬松术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面食,类似于小笼包子,但形状要比小笼包子更美观,味道也比小笼包子更有特色。

历史文化

据说,百花稍梅起源于元代初期,最初只是一些有钱人家用作喜庆筵席的点心,后来“捎上”了些菜点,成为“茶捎卖”,又因其制作精细,口味独特,深受人们的欢迎,于是有人将之当作小吃单独出售,并在外观及其口感上作了改进和创新,就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的百花稍梅。在山西,百花稍梅被誉为一绝,许多政要和名人都曾亲口品尝过,还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走在太原的大街小巷,我们随处可以看见百花稍梅的影子,不仅口味纯正,而且价格也不算贵。有人说,没尝过太原的百花稍梅,就等于没来过山西。可见,百花稍梅在山西的影响之广,名气之大。

做法

原 料:精粉、水、蛋清、淀粉。

馅心配料:鸡肉虾仁火腿丁、冬笋、鸡肉、虾仁、火腿丁、冬笋各少许。

做法:

1、先将鸡肉、虾仁、火腿丁、冬笋等调好味。

2、将面粉倒入盆中,加入水、蛋清均匀拌好待用。

3、将拌好的面切条下剂,将剂滚圆、按扁、用稍梅锤将每个剂子杆成菊花形状将馅心包入其中。

4、把包好的稍梅上笼蒸制10分钟即可。

[!--empirenews.page--]

鸡蛋醪糟

简介

醪糟是太原十大名吃之一。太原流传着这样的赞语:“海子边醪糟王,美酒不如醪糟强“,用来夸奖“荣茂园”饭店海子边小吃部王俊龙老师傅的手艺。那时,每到隆冬季节,早点市场上常见一些醪糟挑担子,拉着一个呼踏呼踏的小风箱,小烟筒里窜出一道道火舌,雪白的醪糟里飘着金黄色的鸡蛋,吸引着大量顾客,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大众化羹汤。

做法

用料:选用晋祠江米为主料,用甜曲酿制而成,食用时也可冲入鸡蛋,酒香扑鼻,有健胃消食之功效。 晋祠江米 5000克 酒曲 30克 鸡蛋

做法:

1.把江米淘洗3次,倒在铺布的蒸笼内,大火蒸50分钟左右,将笼端下,放在缸上用凉水冲,冬季时水要少带点温。冲后倒进一个大盆内将米搓开,把曲研成碎面撒在米上,拌匀。然后分装入小缸内,封口,发酵后即成(冬季一般需3天,夏季1天半,春秋两季2天半)。

2.白糖水加醪糟烧开,打入鸡蛋即可食用。

小贴士:

1.酒曲四季用量不同,春30克,夏25克,秋35克,冬40克。

2.发酵四季需时不同,冬3天,夏1天半,春秋2天半。

[!--empirenews.page--]

羊肉蒸饺

简介

认一力的羊肉蒸饺是太原的名吃之一,1930年左右创建,位置也在桥头街。认一力的蒸饺皮薄、味香、佐以老陈醋、味道绝佳。肥而不腻,馅成丸。其他地方吃的蒸饺,味道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做法

用料:小麦面粉400克 猪肉(肥瘦)400克 羊肉200克 植物油20克 盐5克

做法:

1.锅中倒入适量的水烧热,放入准备好的羊肉,烫发熟捞出,晾凉.

2.把烫发熟的羊肉切成小块猪肉洗净剁成肉馅.

3.羊肉,肉馅和所有调味料(植物油、盐)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做成羊肉馅.

4.面皮中包入适量物羊肉馅料,对摺成半月,捏成饺子.

5.把包好的饺子放在抹过油的蒸笼中,用大火蒸熟,就可以取出食用了.[1]

1.葱姜洗净捣碎用料酒加适量水取汁,即成葱姜水;猪肉剁成末;香菜择洗干净切成末;精羊肉剁成细泥加葱姜水沿一个方向搅打上劲,然后加肥肉末、盐、味精、胡椒粉、香菜末、鸡蛋搅匀成馅。

2.饺子粉加少盐,水和匀,醒1个小时,做成60个剂子,擀成大薄皮,分别包上羊肉馅,放开水中煮熟,食用时带大蒜汁(大蒜汁即大蒜泥,酱油,醋,香油调匀)佐餐。

返回口碑美食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