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鲁菜
川菜
粤菜
闽菜
苏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视频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风味小吃
养生菜谱
特色美食
国外美食
饮品甜点
烘焙食谱
汤粥做法
记录片
家常菜谱
小吃
热菜
小炒
凉菜
早餐
汤羹
煲粥
饮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锅
荤菜
卤菜
素菜
奶昔
果酱
酱菜
盖浇饭
炒饭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饮食
食材百科
食疗菜谱
美容瘦身
母婴饮食
疾病调理
饮食常识
烹饪技巧
厨房常识
四季食谱
春季食谱
夏季食谱
秋季食谱
冬季食谱
特色面食
面条
馒头
包子
面食
烘焙
饼干
面包
蛋糕
馄饨
饺子
花卷
意面
春卷
披萨
糕点
蛋挞
饼类
月饼
食材大全
肉禽类
水产品类
蔬菜类
果品类
米面豆乳
药食及其他
调味品类
美食问答
专题频道

宁德小吃大全_宁德特色小吃美食介绍

来源:口碑美食网 分类:食材百科 时间:2017-01-14 15:21:59

宁德,别称闽东,是中国大黄鱼之乡,是福建离“长三角”和日本、韩国最近的中心城市,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主要特色小吃有:槟榔芋、四季柚、芋头面、闽南糍团、双溪锅边、芋蛋面、宝玉鱼唇、鸳鸯面。

穆阳线面

简介

穆阳线面,是福安市穆阳镇的传统特产,其生产和加工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680年前。数百年来,穆阳线面一直保持着纯手工制作的工艺,经发、捶、挤、搓、拉等九道工序精作而成,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有着不同的配方。与福州等地的线面相比,穆阳线面更具色泽洁白、线条细匀、质地柔润、落汤不糊,拉开可长达数米,细如发丝亦柔韧有余的优点。

历史文化

穆阳线面的包装更是蕴含着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据介绍,其成品制出后,要分成一绺一绺,不能切断,收成大约0.6米的长度,然后用红丝线扎住“头部”称为“只”,一公斤分为八“只”,这就是传统的“红头线面”。福安当地百姓不仅过生日,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尤其寿诞)时,穆阳线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彩头”食品。因此在福安,线面亦有“寿面”之称,大年初一早上,福安人的第一道菜肴(一般是素菜),必须是长寿面,寓意年年长寿。

[!--empirenews.page--]

泥钉冻

简介

泥钉冻,是福安市当地的一道特色美食,泥钉是一种生活于滩涂表层的蛆状动物,群集而居,身条长约5~7厘米,刚出土时呈土褐色,榨压洗净后,呈灰白色。把洗净的泥钉放入锅内加水、食盐煮熟,拌些葱花,冷却后汤汁自然胶冻即成泥钉冻。食用时用筷子划成一块块,银灰透明,入口不腻,清淡可口。

历史文化

每年秋收后,退潮时,福安白石镇荷屿一带的乡民挎个小鱼篓,带上特制的短柄小木锄,到海边滩涂上去寻找一种长约5-7厘米的明状动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泥钉”。“泥钉”刚挖出土时,呈深灰色,与滩涂的泥巴色泽相同,很不易分辨;用水洗干净后,则呈灰白色。它主要生活在滩涂的表层,群集而居。人们只要找到它的聚居点,就可以一口气拾到一大碗“泥钉”。拿回家后,人们把捕捉到的泥钉,端到井边,倒入土箕中,一边用井水不断冲洗,一边用手使劲压榨,直至把“泥钉”腹内的泥浆挤尽。把洗净的“泥钉”放入锅里煮熟后加入七八倍的水和适当的食盐。待水烧滚后把“泥钉”连同浓浓的汤汗装入碗中,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由于“泥钉汤”含有较高的胶原特质,八至十二小时后,整碗的汤汁就冻结起来了,当地乡民把这种东西叫做“泥钉冻”。

食用时除了些许油、盐外,不加其他佐料,所以不油腻,清淡爽口。而且,由于“泥钉冻”的凝冻力极强,食用时可以用筷子夹,甚至将它放到热气腾腾的饭碗内,仍可经久不融化。 闽东一带人冬天还喜欢吃鲜鱼冻,蜊冻,但是凡吃过“泥钉冻”的人都交口称赞其为“闽东第一冻”。

[!--empirenews.page--]

阿七糊汤

简介

阿七糊汤,是霞浦县的传统美食,历史悠久,用米粉拌入淀粉,佐以虾米、肉片、尤鱼片等,加入特级鱼露而成,今摆在南门头的汉光糊汤摊尚有余韵。

历史文化

这位阿七在宋家排行第七,所以当地群众对他出售的小食“糊汤”,均称“阿七糊汤”。起历史据陈品先生生前探讨,“阿七糊汤”始于清朝末年,阿七在府头门开设一间专营糊汤小店,其配料用细米粉拌入淀粉(俗称番薯粉,即地瓜粉),佐以虾米、肉片、蛏干、鱿鱼碎片等,加入特级的鱼露而成,曾名噪一时。当时来福宁府的考试童生和商人,品赏后无不叫好,名传遐迩,师徒传至四代。二十多年来,霞浦城关出现三间糊汤店,颇负盛名。一间设在府头门,即人民政府右侧,紧靠察院弄口左边,老板叫刘淑炎,另一间设在原县法院对面,七曲弄口,由苏月眉经营。这两间糊汤店,一为父子店,一为夫妻店。其地点也设在当年“阿七糊汤”的府头门,外地旅客一到霞浦都要到这处糊汤店尝一碗,已开办20多年,生意十分兴旺。另一间设在金谷洋王爷宫市场斜对面,老板叫包少华和王丽英,是一间夫妻店,已经经营十五年。他们经营的糊汤商务七点上市,下午停业,近年来晚上兼卖“圆宵”和“汤丸”。这三间“糊汤店”配料与煮法与“阿七糊汤”相似,但佐料品种没有以前讲究,多是配以肉片和一些贝干,如蛏干、蛤干等,主要靠味精加味,生意十分兴隆,人们都以“糊汤”充当早饭,一碗糊汤配上几个肉饺或油条,省钱可口。

前几年,日本友人藤原胜先生,一天清早在空海研究会会长林华章等同志的陪同下,来我家作客,我的房子正好在金谷洋二弄,离糊汤店一箭之地,便陪同这位日本朋友一起到包少华糊汤店配肉饺,一人一碗糊汤,加上几个肉饺,每人只花三、四元。这位日本朋友感到津津有味,大为赞赏。目前这三间糊汤店,传承了当年“阿七糊汤”的技艺,成为外地游客和当地老少早餐美食店,名气日益传开。

[!--empirenews.page--]

鸳鸯面

简介

鸳鸯面,是宁德市屏南县的传统特色小吃,俗名“苦椎面”,其色泽如琥珀,质地滑腻而富有弹性;食用时须将干鸳鸯果在沸水中滚熟,放清水里浸漂使之发秀,沥水干,加鸡汗、虾仁燔炒,不糊不碎,条条伶俐。若以一把鱼腥草,加猪骨汤清焖鸳鸯果,食之不仅清爽可口,而且还能解除痔疮发作之苦,食之清滑鲜嫩。以“苦椎面”与鱼腥草等焖,炖猪排骨,不仅鲜嫩可口,还是治疗痔疮、蛀牙和高压的优良药膳。

因白水洋·鸳鸯溪多橡树,鸳鸯喜食其果而得名。橡树叶似芭蕉扇,所结鸳鸯果为椭圆形硬壳野果,与花生仁一般大小。鸳鸯常食此果而长得雍容华丽,山民便要分享一二,剥掉硬壳送入嘴中一咬,苦涩难咽。其又心有不甘,就采回一篓进行加工,通过不断尝试,终于摸索出一套制作工艺。鸳鸯野果满山遍野,原材料不缺,但是要制作鸳鸯面难在加工。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要先将鸳鸯果退壳,磨碎果仁如淀粉状,然后放进木桶用水浸泡沉淀,过滤掉涩汁。十几道工序下来,原有的苦味荡然无存。最后把果仁水淀粉铲到锅里熬成胶块,再切成细条或刨丝晒干保存,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干品德鸳鸯面具有不生蛀虫可保存数年不变质的特点。

做法

鸳鸯面呈咖啡色,入口如米粉胶感觉,韧脆细嫩有独特风味。要食用时,拿干果先煮软煮透,加上肉丝和糟、葱蒜等调料,进锅热炒。鸳鸯面呈咖啡色,入口如米粉胶感觉,韧脆细嫩有独特风味。经当地人介绍,鸳鸯面只有在屏南才能吃到的纯绿色食品,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有辅助治疗作用。食用时须将干鸳鸯果在沸水中滚熟悉,放清水里浸漂使之发秀,沥水干,加鸡汗、虾仁燔炒,不糊不碎,条条伶俐。若以一把鱼腥草,加猪骨汤清焖鸳鸯果,食之不仅清爽可口,而且还能解除痔疮发作之苦。米烧兔外皮米黄锃亮,肉质洁白细嫩。

[!--empirenews.page--]

盒面

简介

盒面,是古田县的独有一种小吃,取机制粗条鲜面,先以沸水煮熟漂水,并炒透加淀粉和佐料制作成的小吃。因分成小碗装在食盒中沿街叫卖而得名,地道的古田盒面会让人回味无穷。

历史文化

在古田街头都有摆摊,出门在外的古田人,回去的话一般会去吃次盒面。古田人很讲究吃,有许多特色小吃名闻暇尔。比如盒面,只在古田有卖,它的用料很特殊,首先,面用得是闽东特产的“大条面”,口感嫩滑有韧性;再则,配料除了特制的蒜头外,加入了一种神秘佐料,有一种特有的香味。

[!--empirenews.page--]

海蛎包

简介

海蛎包,是福建福安传统的汉族小吃,海蛎包与光的组合是其中最出名的,其形极似三明治,也称三文治。好吃之余,也引发许多的称呼,“蛎饼”“地包夹饼”福安人直接称之为“地包”“爹包”。

海蛎包是用米浆、海蛎、葱等制作而成。即取少量米浆置干浅圆状瓢中,薄盖其底,后置适量海蛎、葱为作馅,再盖上米浆密封后,炸后金黄色便可食用。

历史文化

福安最好吃的海蛎饼是在哪里呢?在福安有句俗话:“去溪柄吃爹包,去穆阳吃扁肉”自然公认溪柄海蛎包最好吃的 ,当属溪柄镇的老街上有一家几十年的老字号海蛎饼海蛎包的摊,因为摊主是一个老爹,他也为了他的爹而继承了他家海蛎包的特殊做法。之所以名叫爹包,一说法是:海蛎的福安话发音为dei(第二声),近似于“爹”音,所以名叫爹包。

做法

原料:

萝卜,米浆(用黄豆大米磨制后加水调稀至类似糨糊的程度),猪油,海蛎。

步骤

首先,白萝卜切成条状,然后拿个布袋子装起来 挤出部分水分,挤干后萝卜条放进容器里。

然后,分别给装萝卜和海蛎的容器里加入调味料,入味。十五分钟后, 把猪油倒进锅里烧至五成热的时候准备一把大勺子, 然后用小调舀米浆均匀的涂抹在整个勺子的里部(注意:不要太少,否则炸的时候皮会破,也不要太多 多了里面馅就不容易熟) 涂抹均匀后夹一些萝卜馅放在从勺子中间开始到外围的二分之一部分,高约一厘米至二厘米之间即可。

放好后,轻轻的用调羹压一下,不要让馅太松散。然后在上面放上海蛎。再在上面均匀的涂抹上米浆。

而后就可以放入油锅中炸制。 油温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太热会导致炸焦。

仔细观察,刚放进去的时候由于萝卜中含有水分,油锅会稍稍沸腾。等海蛎包浮上来时,就已经成型阶段 ,这时白色的海蛎包边沿有点呈现黄色。就用筷子反转海蛎包,继续炸。两边都呈现金黄时候就可以出锅了。

[!--empirenews.page--]

苦槠

简介

苦槠糕,为武夷山一带的风味糕点。采用山中野生苦槠、甜槠等壳斗科植物的果仁磨成桨,加热调成块状软糕,再加佐料精煮,味道清滑可口而又略带苦涩,别有风味。

山珍果,别名鸳鸯果,学名叫苦槠树(壳斗科、乐类、栲属)的果实加工而成,该树果生长在深山中,无任何污染,金秋十月农民取其果实磨粉、糕、切片、晒干。加工过程不加任何添加剂,是一种纯天然的山林食品,过去该食品是山区贫民充饥的粮食之一,而今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该品为深褐色,略带涩味,味美可口,清凉解毒,含有大量的铁、钙及人体所需的种氨基酸,常食用对动脉硬化,减少胆固醇,抗衰老等有明显功效,是老少皆宜的山区口味。

[!--empirenews.page--]

寿宁米糕

简介

米糕,是寿宁的传统小吃,寿宁人的经典早餐,用一个铁皮制成的槽,倒上米浆,再炊出来,滚成一团,蘸上调配好的汤汁食用。

其主料是大米 ,用大米磨成浆放入特制容器里蒸制成膜状再卷成卷后加上自己调制的汤料,又软又粘的,又有米糊的香气,又有些Q,这样的米糕在寿宁当地称为“白糕”,如果在卷时添加已经炒好的菜,这样的糕在当地称为是“菜糕”。菜糕自然比白糕更加美味,更加具色香味。

在重阳节时米糕也成为了寿宁当地当天必吃的一样食物,是当地居民的沿袭下来的风俗,稀饭和米糕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早点,常常都会有各地的人慕名而来品尝寿宁米糕。

[!--empirenews.page--]

寿宁三糍

简介

寿宁三糍,指糯米糍、粳米糍、马铃薯糍,是寿宁的传统小吃。

糯米糍是将糯米洗净浸泡8小时,置蒸茏蒸熟,取出后放石臼中,舂至嫩食用,也可取成团放碾末的地瓜粉上,待冷硬后自然成圆饼。也可用炒熟的米、豆、花生仁、芝麻碾成粉,加白糖拌匀,将舂好的糯米米时切成小粒置粉上沾食;成圆饼的,切成块状油炸或蒸软沾粉食用。

粳米糍是将粳米洗净,浸泡于碱水中5小时,上蒸笼蒸熟,取出后放入石臼中舂至嫩匀,然后用于揉成块状或圆状。可以切成细条配上佐料煮熟食,也可切成条蒸软配佐料沾食,还可切成条炸食。

马铃薯糍是将马铃薯煮熟后去皮,捣烂与地瓜粉揉和,然后切成片块,配上佐料煮食。

[!--empirenews.page--]

魔芋

简介

魔芋糕,是福建周宁县的特色糕点,以魔芋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一种小吃,制作方法简便:魔芋去皮,洗净,用水泡浸几个小时,刨成芋丝,蒸熟,加碱水舂捣,放沸水中煮数分钟,凝块,烹调,食用。

魔芋糕加工储存方便,不仅是群众喜爱的食品,而且还是能预防治疗肿瘤病的中药材。

历史文化

魔芋本是周宁山区溪涧边的一种野生植物,何时引种田间作为主要蔬菜种植,在史籍中已无从稽考。只是据民间传说:古时候,在一个兵荒马乱、旱涝成灾的年代,周宁人不仅粮食吃尽,而且挖遍草根,剥尽了树皮,已没有可以填肚子的东西了。有几个饥民实在忍不住了,冒险挖了一种被当地人喻为魔鬼吃的芋头的“魔芋”吃,吃罢芋头还不到一个时辰,这几个人就先后中毒身亡。其他的乡民心中恐惧,便把剩下的魔芋倒到山涧的潭水中。过了几天,有几户外县逃荒者路过周宁,见山涧边的浅潭中,堆着许多芋头,他们就向当地乡民求乞。当地人告诉他们,这是“魔鬼吃的芋头”,千万不能吃,吃了会中毒死掉。然而,逃荒者实在是饥肠难耐,饥不择食,不管三七二十一,捞上魔芋煮熟就吃,却并没有中毒死去。对此当地居民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山涧积水含碱度较高,只要用碱水浸透,魔芋是可以食用的。从此以后,魔芋就被聪明的周宁人引进田间,广为种植。并且,精制出一种载誉闽东的特色食品—“魔芋糕”。

做法

制作时用刀刮掉魔芋芋皮。洗净后用水泡浸几个小时,捞出用甘薯刨刀刨成芋丝,装入蒸笼蒸熟。再把蒸熟的芋丝放入舂米的石臼内舂捣,并不断地加入碱水,直到用手捏芋团既不硬又不粘手为止。再把捣过的芋糊放到沸水中煮数分钟后,凝结成块,然后烹调食用。

返回口碑美食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