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鲁菜
川菜
粤菜
闽菜
苏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视频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风味小吃
养生菜谱
特色美食
国外美食
饮品甜点
烘焙食谱
汤粥做法
记录片
家常菜谱
小吃
热菜
小炒
凉菜
早餐
汤羹
煲粥
饮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锅
荤菜
卤菜
素菜
奶昔
果酱
酱菜
盖浇饭
炒饭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饮食
食材百科
食疗菜谱
美容瘦身
母婴饮食
疾病调理
饮食常识
烹饪技巧
厨房常识
四季食谱
春季食谱
夏季食谱
秋季食谱
冬季食谱
特色面食
面条
馒头
包子
面食
烘焙
饼干
面包
蛋糕
馄饨
饺子
花卷
意面
春卷
披萨
糕点
蛋挞
饼类
月饼
食材大全
肉禽类
水产品类
蔬菜类
果品类
米面豆乳
药食及其他
调味品类
美食问答
专题频道

凉山小吃大全_凉山特色小吃美食介绍

来源:口碑美食网 分类:食材百科 时间:2017-01-14 15:19:11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首府西昌市位于成昆铁路中段,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享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之誉。

特色美食有白煮土豆四季豆、茶泡饭、德昌奶汤圆鱼、德昌童耳朵板鸭、黄金大黄焖鸡、鸡火丝饵块、建昌板鸭、椒麻辣椒炒鳝片、辣子鲫鱼、辣子汤鸡等等。

白煮土豆四季豆

简介

彝族人将土豆兼作主食和蔬菜,食用时一般将土豆整个水煮、清火烧的方式做熟,然后蘸干辣椒面、食盐食用。

[!--empirenews.page--]

香肚

简介

香肚将猪肚拉个小口转搓妥清洗干净,装入拌了盐、花椒面、辣椒面、木花、大蒜的砣砣肉紧,装好将口子缝合,在缝口上用肠片粘好密封,置爱风烟熏处熏干后只要不漏气,放得越久味越香用一个没打开过的香肚招待客人,可抵杀只羊。煮香肚一般连汤舀在库助(汤盆)里边捞边吃,香肚味鲜美嫩爽,香气四溢,香肚汤浓白如奶。(凉山)

[!--empirenews.page--]

酸菜坨坨鸡

简介

酸菜坨坨鸡由会东县彝族自制酸菜、土鸡等为原料做成,其肉块如同“坨坨肉”般硕大,故称“坨坨鸡”。

其汤酸咸适度,口感甚佳,酒后饮之可解酒及除油腻。喝汤所用的勺子系木制,彝人称作“马食子”,一般为一人一只,也有同桌共用一只的情形。

[!--empirenews.page--]

四川酸辣汤

简介

四川小吃不说在全国,至少在京城,许多小吃都争当“好胃口”之下还是独领风骚的。小吃和菜肴有许多联系,它们的共同特点在于调味,味型多样,变化精妙。四川人擅长用辣椒、胡椒、花椒、豆瓣、糖来调味,通过调味品之间不同的配比,变化出鱼香、家常、酸辣、麻辣、荔枝、怪味等常用味型23种,其中与麻辣相关的就有13种,所有这些味道无一不厚实醇浓,号称“一菜一味,百菜百味”。小吃的品种甚多也很占优势,如但但面、酸辣汤、红油抄手、烫面油、鸡丝凉面等等。我在众多的小吃前总是觉得不知如何选择,想必很多吃友都有此“尴尬”。不过,可能因为南方口味重,能让我品尝后为之啧啧赞叹的还应属风味独特的酸辣汤了,这在我的众多朋友面前也是得到共鸣的。

酸辣汤的特点是酸、辣、咸、鲜、香。用肉丝、豆腐冬笋等料经清汤煮制而成。饭后饮用,有醒酒去腻,助消化的作用。所以很多人在没有太大食欲的时候会想念酸辣汤的美味。

做法

酸辣汤的制作原料是:

豆腐30克,熟鸡肉(或火腿)、冬菇、熟瘦猪肉丝、水发海参、水发鱿鱼各15克,鸡蛋1个,淀粉25克,葱花3克,酱油10克,猪油30克,味精胡椒粉各1克,香醋6克,精盐5克,鸡汤750克。

酸辣汤烹饪方法:

1.将豆腐、冬菇、海参、鱿鱼分别切成细丝,同熟肉丝、熟鸡丝放入锅内,加鸡汤、精盐、味精、酱油,用旺火烧至沸滚,再放湿淀粉勾芡后,改小火加打散的鸡蛋;

2.将胡椒粉、醋、葱花及少许猪油放入汤碗内。在锅内蛋花浮起时即改旺火,至肉丝滚起,冲入汤碗内即可。

[!--empirenews.page--]

黄焖鸡

简介

黄焖鸡是山东济南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属于鲁菜家常菜品,在四川也是广为流传。主要食材鸡腿肉,配以青椒香菇等焖制而成。具有肉质鲜美嫩滑的特点。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老人、病人、体弱者更宜食用。

该菜系选用德昌优质杂交鸡,配青笋、青椒、大蒜、泡姜等,先将鸡放入温油中炸熟,再加豆瓣、姜、料洒、花椒、辣椒面炒香,掺入鲜汤,加盖密封不使其走气,用微火焖杷。此菜色泽红亮,鸡肉杷嫩,咸鲜微辣、价廉物美。

[!--empirenews.page--]

砣砣肉

简介

坨坨肉,彝语称“乌色色脚”, 意思是猪肉块块。因其每一块肉的重量均在二三两上下,成“坨”状,故名。是迪庆彝族的主要煮肉形式,将猪肉或羊、牛肉砍好,用热水煮熟,不下任何佐料,包括盐;肉熟后捞起,再撒蒜水,盐及花椒等即可食用。吃时需用双手拿肉。其味非常鲜美,因煮时不能烂炖,而是看“火候”,“火候”一到即熟,“火候”不到则肉生,“火候”稍过则肉硬,因此,一般人不会做。且要趁热即食;所以,一般情况下不易做此道菜。要有心品尝坨坨肉,一要碰上彝人喜庆节日如火把节(农历6月24日)或办事;二要到宾馆餐厅订做。

坨坨肉是小凉山彝族人民吃肉食的基本制作方法。在制作上,不论猪、牛、羊,宰杀后均连骨带肉切成如拳头船大小的块块,用清水煮至八成熟,便捞入簸箕内,撒上盐巴来回簸荡,使盐渗入即可食用。吃时除放盐外,不放任何佐料,也不用碗筷,直接用手取而食之。吃时佐以小凉山土法腌制的一种干酸菜汤(有克油腥的作用),将砣砣肉抓在手上,边啃边嚼,由于这种肉做法特别,又不是很肥,吃起来越嚼越香,越吃越胃口开。坨坨肉制作的诀窍是掌握适当的火候,火候不到不熟,过迟肉绵。彝族制作的坨坨肉,既鲜又香,别有风味,特别是选用四五斤重的仔猪肉制成,更是清脆可口,是他们用来待客的佳品。所以,砣砣肉如今已成为小凉山的一道很有名气的风味菜。

彝家人吃肉常以吃大块肉为快。凉山的彝家人都喜欢将牛肉、羊肉、猪肉砍成拳头大上的坨坨块状(彝族人认为肉越大坨代表主人越好客),再用清水煮熟后食用。彝家有这样的饮食习俗,大凡有客人到来,主人须让砧板(指宰杀牛、羊、猪等专用的大菜板)沾,现杀牲畜待客方为好客的表现。最尊贵的客人来临,以打牛(即杀牛不用刀,以斧背击其头部而毙之,故称为“打牛”)待之为最尊敬,杀羊、猪、鸡等顺序逐步次之。在他们的饮食观念中认为,请客人吃饭,用野生动物肉款待,不为请客招待,只属吃便饭。招待贵客时,打牛宰羊的主人须以牛、羊板(牛、羊肩骨成扇状有许多瘦肉都分)敬赠客人;杀猪者须以半边猪头赠送客人;杀鸡者就餐时以鸡头敬客(当众食之)。客人所得牛、羊板,半边头等可以带回去,也可由客人转赠他人。

做法

彝族食肉以坨坨肉为主,城乡内外坨坨肉的制作食用方法较多,传统的家常正宗坨坨肉的制作食用方法如下:

原料:取高山无污染原生态鸡、猪、羊、牛活体新鲜瘦肉型为坨坨肉的主要原料。

调料:以木姜子根粉、精盐、辣椒粉、花椒粉、味精、蒜泥水为坨坨肉的主要调料。

制作方法与步骤:

1、将刚宰杀的鸡、猪、羊、牛等鲜肉砍成拳头般大小的坨坨肉;

2、往一口大铁锅里备好山泉水,并开始加燃火力;

3、把砍成拳头般大小的坨坨肉倒进锅内凉水中开始煮;

4、鲜肉在锅内凉水中煮开时,再加大火力继续沸煮大约半个小时,之后火力开始减慢(煮牛羊肉时间要延长半至一小时左右);

5、后煮至血水泡沫全部消尽而肉汤清白后两三分钟时,即可捞起坨坨肉放在用竹子编织的簸箕内;

6、在簸箕内趁热就开始给坨坨肉撒上适量精盐,搅拌后待汤水滴尽至肉不冷不热;

7、将坨坨肉分装在盘子内端上桌食用。

食用方法

1、放入适量精盐后直接食用,以保坨坨肉的原汁原味,纯正清香之美味;

2、将调料按个人的口味放进小碟子内搅拌均匀,夹起坨坨肉自行粘食也可;

3、吃时佐以小凉山土法腌制的一种干酸菜汤(有克油腥的作用),将砣砣肉抓在手上,边啃边嚼。

[!--empirenews.page--]

南豆腐

简介

利用本地黄豆和优质水源,以传统工艺精心烤制而成,色金黄、味清香、内柔嫩,是佐餐和馈赠之佳品。

曾多次有外地人来宁南学习技术,但该产品与当地水源、气候等有直接关系,至今外地还没有仿制成功的先例。

热气腾腾的加工房内,十字型的支架吱嘎吱嘎地摇晃着,沉甸甸的滤袋往下滴着豆汁,压榨出的乳白汁液从石板的缝隙里娓娓流出……,滴答,滴答,滴答。一阵阵、一声声,如同时光的滴漏。这,就是承袭百年的传统手工工艺,让做宁南豆腐干的场景多了几许岁月的积淀和别样的韵律。

宁南豆腐干,那简直就是宁南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不过巴掌大小,“外如黄金美观,内如白玉细嫩”的吃食,既是得意时和外乡人炫耀的资本,那话的开头总是“我们宁南的豆腐干……”宁南的这三个字故意咬得那么重,还是走亲戚、出远门时必带的礼品。“人家就稀罕这个,好吃!”

是的,好吃!宁南豆腐干出名就出名在这两个字上。然而这个好怎么形容呢?是它醇厚绵长的香味,是它咸香爽口、外韧里嫩的口感,是它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矿物质等丰富的营养?还是它独一无二的传统手工工艺?

反正,这个东西上得了五星级的宴席,也下得了乡野小店的桌案。可热炒、可凉拌,做法天马行空,咋整都能入席。娃儿在街上耍横了,把才买的豆腐干掰开一块塞进他的口里,吧嗒下小嘴,果然不会再哭;家里来了远客,一碟子豆腐干,拌上姜葱蒜,滴上几滴辣椒油,淋上少许晒醋,这就是正好的下酒凉菜。喝一口辣喉咙的烈性白酒,就一口清爽嫩滑的豆腐干,这个滋味哟……

据考证,宁南豆腐干的制作工艺源于清朝年间,迄今已有百多年历史,直到今天,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方法。它的民间传说有很多,主题无非是关于爱情、关于勤劳,关于劳动人民的智慧等等。年复一年,种种传说丰润着宁南豆腐干,让它形象、让它生动,甚至让它变得灵气起来。

宁南豆腐干的出名,得益于它独一无二的口味。因其水源、气候等原因,至今外地还没有仿制成功的先例。曾经应邀到成都、西昌等地做过豆腐干的王大富,同样的技术却没有“复制”出同样的味道。他感叹:“外面再好,哪有宁南龙王庙(地名)的这股清亮亮的水好啊!”

[!--empirenews.page--]

荞麦粑

简介

马叫荞麦粑之所以远近闻名,令人喜爱,除了美味可口外,还与一次主客对话很有关系。这两句妙趣横生的对话,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堪称与《卖矛又卖盾》的笑话齐名。笑话归笑话,可马叫的荞麦粑的确是价廉物美,味道可口,远近称誉,名不虚传。

做法

1、将荞麦磨粉去壳后,可以做成煮、烧、蒸、烙、煎等各种荞粑。2、荞麦粉用冷水揉成团,做成直径5寸左右,一寸多厚,约一斤重的粑,3、放在开水锅里煮;贴在锅沿或用蒸笼蒸;埋入火塘里边烧,都可以。4、煮蒸的荞粑,彝语称“格觉”;烧的称“格夫”;烙的称“格饱”;烙饼熟后,再洒上冷水,压成团状,彝语称之为“格饱次”。5、荞麦煎饼则用温水将荞麦粉搅拌成糊状,倒入烧热的锅中,可以做成多层煎饼,彝语称为“格瓦”。荞麦粉还可做成荞麦凉粉、荞麦汤团等,彝族人可将荞麦粉做成多种多样的荞麦粑。

[!--empirenews.page--]

建昌板鸭

简介

主产在西昌、德昌等县、市,具有体大、膘肥、油多、肉嫩、气香、味美等特点。据历史记载,元、明两代,西昌原名建昌以出产板鸭著称,故名建昌板鸭。《西昌县志》记载:“鸭古名鹜,雄者羽毛美,雌者次之,县人挨户饲养,用为筵宴上品,重为四五斤。其肉、肝及卵,气味之美,为他省之冠,虽著名之苏鸭、闽鸭,亦所不及所谓建鸭、建肝是也。鸭肝以西宁镇所产者为第一,每副重十二两者;鸭肉若用盐腌之成为板鸭后,则美不可言矣。”近些年来,凉山州已把建昌板鸭作为商品鸭来发展,每年养鸭达百万只,每秋收完到春节,仅西昌、德昌上市的建昌板鸭多达几千只,但仍供不应求,有的馈赠亲朋好友,有的远销到成都、重庆等。

[!--empirenews.page--]

彝族腌血肠

简介

宁南彝族每逢宰杀大肥猪,除灌制香肠外,普遍都有制作腌血肠的食俗。这种血肠是用猪肉、豆腐、糯米、猪瘦肉或肥肉等原料灌入大肠或小肠内腌制后熏干而成的。具有酥者黏糯,色泽油亮,味道香醇,麻辣适中的特点,是很好的佐酒菜。也可用来馈赠亲友。其制作要领是,先将鲜猪大肠或小肠理顺,翻洗干净备用,灌制用料晨新鲜的活猪血内加适量的盐,搀入适当的熟糯米、豆腐、部分鲜猪肉,然后再加辣椒面、花椒面、蒜等作料,拌匀腌好。接着将备用的肠衣的一头肠口,用小绳紧扎,将配制好的原料从另一头肠口慢慢灌入,灌满配料的血肠用手指捏至不紧不松为佳。大肠的灌制以短节为宜。血肠灌制好后,用一根横木将灌肠拴绕其上,放置于通风处,待晾干后,移挂在有灶火的掌屋,让烟熏过的血肠味道更佳。食用时,用刀切一小节洗净表层烟尘,切成圆片,炸、炒、煮、蒸食均可,味美异常。

返回口碑美食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