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鲁菜
川菜
粤菜
闽菜
苏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视频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风味小吃
养生菜谱
特色美食
国外美食
饮品甜点
烘焙食谱
汤粥做法
记录片
家常菜谱
小吃
热菜
小炒
凉菜
早餐
汤羹
煲粥
饮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锅
荤菜
卤菜
素菜
奶昔
果酱
酱菜
盖浇饭
炒饭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饮食
食材百科
食疗菜谱
美容瘦身
母婴饮食
疾病调理
饮食常识
烹饪技巧
厨房常识
四季食谱
春季食谱
夏季食谱
秋季食谱
冬季食谱
特色面食
面条
馒头
包子
面食
烘焙
饼干
面包
蛋糕
馄饨
饺子
花卷
意面
春卷
披萨
糕点
蛋挞
饼类
月饼
食材大全
肉禽类
水产品类
蔬菜类
果品类
米面豆乳
药食及其他
调味品类
美食问答
专题频道

镇江小吃大全_镇江特色小吃美食介绍

来源:口碑美食网 分类:食材百科 时间:2017-01-14 15:22:35

镇江是全国闻名的江南渔米之乡,市内有金山寺、西津渡等众多名胜古迹,也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2014年4月,镇江市获得国家生态市荣誉。

主要特色小吃有:扬中河豚、扬中刀鱼、镇江肴肉、镇江水晶肴蹄、蟹黄汤包、延陵鸭饺、镇江锅盖面、镇江宴春汤包、镇江酱菜、大麦、镇江粉丝汤、红烧河豚、清鲥鱼、白汁鮰鱼、镇江糖萝卜、白汤大面。

大麦粥

简介

大麦粥,是江苏丹阳的一大汉族特色小吃。在丹阳家家户户都有喝大麦粥的习惯,特别是夏天,来两碗冷大麦粥,比喝其他饮料不知要强多少倍。这绝不是吹牛。

大麦粥的熬制颇为讲究,大麦粉是用大麦或元麦磨成,熬粥时,取一碗清水,加入两小勺大麦粉调匀,当白粥煮开时,一边用勺搅伴,一边缓缓注入。再用刀切少许食用碱撒在粥中,用来提练香味,当粥色微微泛黄时,便可食用了。开锅后,那叫一个香啊,真是令人食欲大增。若是再配上当地香甜爽脆的罗卜干,那可真是美得不行了!只是现如今,人们的早餐越来越丰富,选择越来越多,谁也不愿意在熬粥上花费那么多功夫了,大麦粥也渐渐成为了历史。

历史文化

说起这大麦粥的不寻常,历史上还有一段典故。丹阳是座江南小城,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因此这里早年的水运颇为发达。话说乾隆下江南时,带着文武百官后宫嫔妃,乘着龙船浩浩荡荡地沿着京杭大运河南巡。一路经过各个大小州县,各级抚台县官们无不拿出当地最奢华的美味佳肴来迎驾,生怕有半点怠慢。巡着巡着,船队来到了丹阳境内。这可急坏了这里的县太爷。因为当地的贫困,县太爷冥思苦想也想不出拿什么好饭好菜来招待皇帝一行。实在没有办法,他灵机一动,派人烧了一大锅当地百姓家中的主食:大麦粥。希望能给皇帝图个新鲜。没想到,乾隆一尝,果真龙颜大悦,此粥不但麦香浓浓,而且十分可口,于是下令赏赐百官,并破例在这个江南小城多停留三日。

吃多了大鱼大肉,偶尔尝到这样清香爽口的大麦粥当然是惊为天物。但要是三天顿顿都以此为食,乾隆可就受不了。到了第二日,一干人等就已是饥肠辘辘。只是皇帝金口玉言要在此地停留三日,总不能出尔反尔,于是,乾隆与嫔妃大臣们只能喝了三天三夜的大麦粥。临走,乾隆颇为感慨地发出一句话:丹阳,可真难过啊!这句话后来传到民间,传来传去,竟成了:丹阳人可都是大麦粥命啊!

[!--empirenews.page--]

百花酒焖肉

简介

百花酒焖肉,是江苏地区汉族传统名菜,属于苏菜系,味甜而香,醇浓质厚,富有营养。用以焖烧猪肉,风味极佳。此菜选用百花酒为镇江名酒,猪肉五花中肋,先经烘烤,后放入砂锅加百花酒焖炖。

百花酒又名“贡酒”。已有1400多年历史,具有酸、甜、甘、辣、醇五大特色。原料系用糯米,细麦曲和近百种野花酿制而成。其色深黄,其气清香,其味滋劳,糖分较高,酒精含量低,加之能活血养气,暖胃祛寒,又成为老年人营养补品

做法

主料

去骨肋条肉一块1000克

辅料

百花酒50克,精盐10克,味精7.5克,白糖50克,酱油30克,葱、各15克。

1、猪肋条肉洗刮干净,用洁布吸去水分,用烤叉插入肉块中,肉皮朝下,在中火上烤至皮色焦黑,其目的是起香增色,离火抽出烤叉,将肉入温水中泡软,刮去皮上焦污并洗净。

2、修去肉的左角,切成大小均等的12个方块,再在每块肉皮上剞芦席形花刀。

3、取砂锅一只,内垫竹血箅,放入葱姜,把肉块皮朝上排放入锅,加百花酒、白糖、精盐、置旺火上烧沸,再加清水、酱油、盖上锅盖,用微火焖1小时至酥烂,再移至旺火收浓汤汁,拣去葱姜装盘即成。

[!--empirenews.page--]

镇江糖醋萝卜干

简介

镇江糖醋萝卜干是一道江苏镇江的汉族小吃,主要原料有萝卜干、 食盐、 醋、白糖。色鲜深棕,口味醋甜,有醋香气,一般在秋季制作。

做法

把薄皮细嫩白萝卜洗干净,晾干,纵切两瓣。逐层装入缸内,均匀地撒上盐,底层少撒,上层多撒,满缸后,盖上竹篾盖与竹木棍,上压石块。2-3天后,每天翻缸两次。每20斤鲜萝卜出咸萝卜。将腌好的萝卜切成0.5-0.7厘米厚的薄片,浸泡4-5小时,中间换水两次。然后装包压榨,榨出相当于浸泡后萝卜片重量40%的水分,置阳光下曝晒3天,每天翻动2-3次。每20斤压榨后的萝卜片可晒成2斤萝卜干。然后将晒好的萝卜干装入坛中(不要装得过满,以便浇灌糖醋液)。然后按每20斤萝卜干,用盐300克、白糖600克、糖精6克配料。先将醋煮沸,放入白糖和糖精,搅拌均匀,晾至400C时,慢慢灌入坛中。用油纸扎封坛口,再涂上猪血与石灰调和的血料。1周后即成。

[!--empirenews.page--]

清蒸鲥鱼

简介

清蒸鲥鱼是江苏地区汉族传统名菜,属于苏菜系,鱼身银白,肥嫩鲜美,爽口而不腻。食时,若再蘸以镇江香醋和姜末,更是别有风味。此菜为江南三味之一。

鲥鱼鳞白如银,鳞层里积有脂肪,因此烹调时不去鳞。烹调方法清蒸、红烧两种,以清蒸为佳,色泽美观,肉极肥嫩,口味鲜美,爽而不腻,若以姜醋蘸食,其味更美。

做法

取二尺余长新鲜鲥鱼作一盆。

将鲥鱼去腮,剖腹,去净内脏,除去腥腻,污血,用清水洗净后,置入盆中。在鱼身上盖以火腿片,冬菇片,青笋片,加入精盐,白糖,葱结,姜片等调味品,然后,放上几片猪板油或用猪网油包上,置入笼中,以旺火隔水蒸上15-20分钟。待葱结发黄,鱼眼球突出,即可出笼,上桌,食用。

清蒸鲥鱼应趁热食用。此时,其肥嫩清鲜,回味无穷。若加上新鲜蚕豆瓣同蒸,则更加清香。

旧时,由于缺乏冷冻保鲜设备,新鲜鲥鱼的可供量有限,只有近水者才能品尝到真正的新鲜鲥鱼(新鲜与否,看其鱼腮颜色是否鲜红)。对于那些鱼腮呈暗红色的,人们大都用来红烧着吃,其味虽不及清蒸的那样清鲜,但也肉酥,汤醇,不失其美,故亦是餐中上品。

[!--empirenews.page--]

红烧河豚

简介

红烧河豚是江苏省汉族名菜,因镇江盛产河豚。哧鲜甜,肉肥嫩,汁浓醇。将河豚眼睛、内脏、鳃全部去净,血水严格漂洗净至清为止。炒锅上火烧热,入油、葱结、姜片煸香,入河豚、五花肉、鲜笋片煸透后烹绍酒,入酱油、绵白糖,加入河蚌、火腿、蟹黄油、母鸡、五花肉吊制的膏汤,入虾籽、精盐,大火煮沸,小火焖透后收稠汤汁装盘。

做法

一是鲜鱼加工;

二是烹饪的火候;

三是置用器具分开。

这三关都是为了去毒,防毒扩散。

皮:用开水烫后,刮掉白膜,清洗干净。

肋:剪去红筋,用盐打去表面黏膜,清洗干净。

肠,鳃:肠用拇指挑破后洗去污垢,用盐或矾打去黏膜,清洗干净,将肠绕在鳃上。

卵巢:用绳子扣好,悬高空风干,待后专门烹制,新鲜卵巢,绝对禁止食用。

肝脏:剪去边角,抹去表面薄膜,剪成5毫米片,洗净血污,置专用容器,然后将手用肥皂反复冲洗数次,洗净污垢,防止毒素污染其他食物和容器。

肉:新鲜河豚肉基本无毒,漂洗干净后,可作为烧,吵,溜,偎,炸等菜肴。

[!--empirenews.page--]

镇江鸭血粉丝汤

简介

近年来,在镇江的大街小巷流行着一种风味小吃——鸭血粉丝汤,它口味鲜、香,价廉物美,广受男女老幼的喜爱。鸭血粉丝汤制作十分简单方便,只需将粉丝盛在小竹篓中,放入煮沸的鸭血汤中烫熟后,将粉丝和鸭血汤倒入碗中,再放入鸭肠鸭肝、葱花、香菜和调味料等即可。粉丝诱滑,鸭血鲜嫩,确为一道美味可口的小吃。

[!--empirenews.page--]

镇江锅盖面

简介

镇江锅盖面,又称伙面,是江苏省镇江市家喻户晓的地方汉族传统面食,被称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很多人都知道,镇江有“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锅盖面就是“三怪”里的一怪。

锅盖面,顾名思义,就是跟锅盖有关的面条啰——就是用大锅下面条,上面盖个小锅盖,小锅盖在水面上浮着,这样下出来的面条很有劲道,不软不硬,很好吃。说白了,锅盖面,是一种下面条的方法,而不是面条的品种。

历史文化

关于锅盖面的传说,有好几种版本呢。

其一,说古时候镇江有户人家,妻子为丈夫下面条,大意将锅灶上的汤罐盖滑入面锅里(过去都是用柴草烧大灶,大灶上有两个灶头,两个锅中间还有一个汤罐,是烧水的,有句老话叫“汤罐里的水,带就带热了”,意思就是在烧火的时候,顺便就可将汤罐里的水一同烧热了)。哪晓得这样下出来的面条比往常好吃,不硬不烂,软熟相当。于是,他们就伙同别人开了个面店。由于面锅里放锅盖,又是合伙开店,所以镇江的面店又称"伙面店",下出来的面条,人们爱称"锅盖面"。

其二,说以前有个家里只有老爸带着三个儿子过日子,家里没有女人啊,日子过得穷凑合,刷锅从来都不洗锅盖的,也没什么东西吃。一次家里来客人,就剩点面条了,也没有油盐酱醋什么的佐料,就光把面条放在大锅里煮,面条下锅了,习惯地拿起平时自己做饭的小锅盖子放进锅里了,也没留神,就出去找邻居借佐料,回来面条已经煮好,居然满屋飘香——原来这家锅盖从来不洗,上面的佐料都很齐全啊,从此锅盖面就出来了。

其三,传说是乾隆下江南至镇江,驾临面店,店老板一时慌张,将小锅盖放在了大锅上,不想煮出来的面却香味四溢,锅盖面由此得名。

做法

原料配方(制100碗):

面条10千克,酱油2.5千克,绵白糖65克,味精50克,虾仁5克,八角500克,香叶500克,盐300克,青头1千克,熟猪油 (或芝麻油)1.5千克。

1、将锅放在中火上,加入清水250克,虾籽下锅煮沸,3分钟后,放入绵白糖,溶解完后倒入酱油,烧沸离火,用小火慢炖1个小时,冷却后装入容器待用,注意不要滴入生水(自来水等等)

2、锅内放进清水烧沸,按个人需要数量放入面条(但每锅最多不超过15碗,每碗生面条重约130克),盖上小锅盖。将空碗放在锅台上,逐碗倒入酱油25克,熟猪油或芝麻油10克,加上适量青头和味精0.5克。面锅滚沸后,加适量清水,使面条熟透,大沸时揭去盖,清除浮沫,将面条逐份捞入碗内,浇入适量面汤即成。

3、青头制法:青头是用各种蔬菜制成的面卤,分为生、熟两种。生的有蒜泥、蒜花、漂儿菜(春季腌制的青菜);熟的有小青菜、川芎、青椒豆芽香干将这些蔬菜择洗后,用沸水焯熟,切成丝或段即成。

[!--empirenews.page--]

东乡羊肉

简介

东乡羊肉是镇江的特色风味,盛产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的大路镇、姚桥镇以及大港一带。这一带地处镇江市的东部,是为“东乡”。烹制东乡羊肉最富盛名的是姚桥镇的儒里,这个原名朱家圩的小集镇,传说系由乾隆皇帝御赐方有现名的,而乾隆赐名的因缘,正是起于东乡羊肉。

东乡羊肉主料选用的是当年的本地山羊,而这些山羊又是吃田边、堤岸、山丘上的青草长大,所以东乡羊肉又堪称“绿色食品”。东乡羊肉不仅具有营养丰富,滋补温中,强骨壮阳的功效,而且肉质细嫩,不膻不腻,醇香可口,鲜美无比。

历史文化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听闻镇江朱家圩一带的羊肉味美至极,遂差人前去采办。孰知差去的采办既贪婪又好色,在朱家圩采办羊肉时居然调戏村姑,最终被当地乡人痛殴致死。得知此事后乾隆大怒,决定微服前往探个究竟,以做出最终的惩罚决定。然而,到了朱家圩后这位皇帝发现,当地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知书达礼,于是赐名“儒里”。

[!--empirenews.page--]

镇江肴肉

简介

镇江肴肉,又名水晶肴肉、亦叫“水晶肴蹄”,是驰名中外的镇江名菜,历史悠久。

三百多年来,镇江水晶肴肉一直盛名不衰,驰誉南北,并有新的发展。如按照肴蹄的不同部位,可切成多种肴蹄块:前蹄上的部分老爪肉,切成片形,状如眼镜,其筋纤柔软,味美鲜香,叫“眼镜肴”;前蹄旁边的肉,弯如玉带形,叫“玉带钩肴”;前蹄上的老爪肉,肥瘦兼有,清香柔嫩,叫“三角棱肴”;后蹄上的一块连同一根细骨的净瘦肉,叫做“添灯棒肴”,其肉质嫩香酥,最为食精肉者喜爱。

肴肉虽是凉菜,但非同于一般熏腊之类。它精肉绯红,虽凉但酥嫩易化,食不塞牙;肥肉去脂,食之不腻;胶冻透明晶亮,柔韧不拗口,不肥不腻。此菜爽口开胃,色雅味佳,颇振食欲。若配上姜丝,略加香醋,更有一番滋味。喝早茶若配以镇江肴肉,茶香肉美,在久饫甘肥之后,得此茹之,舌感为之一振,另历一番佳境,更令人感到口福不浅。

历史文化

相传三百多年前,镇江酒海街有一家夫妻酒店。一天店主买回四只猪蹄,准备过几天再食用,因天然怕变质,便用盐腌制。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妻子会误把为父亲做鞭炮所买的一包硝当作了精盐。直到第二天妻子找硝准备做鞭炮时才发觉,连忙揭开腌缸一看,只见蹄子不但肉质未变,反而肉板结实,色泽红润,蹄皮呈白色。为了去除硝的味道,他一连用清水浸泡了多次,再经开水锅中焯水,用清水漂洗。接着入锅加葱姜、花椒、桂皮、茴香、清水焖煮。店主夫妇本想用高温煮熟解其毒味,没想到一个多钟头后锅中却散发出一股极为诱人的香味。“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恰巧路过此地,也被香味吸引止步。于是他变成一个白发老人来到小酒店门口敲门。店门一开,香味立刻飘到街上。众人前来询问,店主妻子一边捞出猪蹄,一边实话对大家说:“这蹄膀错放了硝,不能吃。”但那位白发老人把四只猪蹄全部买下,并当即在店里吃了起来。由于滋味极佳,越吃越香,结果一连吃了三只半才罢休。等这老头一走,人们才知道他是张果老。店主和在场的人把剩下的半只蹄膀一尝,都觉得滋味异常鲜美。此后,该店就用此法制做“硝肉”,不久就远近闻名。后来店主考虑到“硝肉”二字不雅,方才改为“肴肉”。从此,“肴肉”一直名扬中外。

[!--empirenews.page--]

茅山老

简介

茅山老鹅,是江苏著名的特色美食,以茅山而得名,茅山地处句容境内,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具有良好的生态和旅游环境,自古以来就以养鹅腌制而闻名,以当地草鹅为原料,在百年传统腌制基础上精心研制,肉质鲜嫩,口感好,风味独特。

返回口碑美食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