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鲁菜
川菜
粤菜
闽菜
苏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视频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风味小吃
养生菜谱
特色美食
国外美食
饮品甜点
烘焙食谱
汤粥做法
记录片
家常菜谱
小吃
热菜
小炒
凉菜
早餐
汤羹
煲粥
饮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锅
荤菜
卤菜
素菜
奶昔
果酱
酱菜
盖浇饭
炒饭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饮食
食材百科
食疗菜谱
美容瘦身
母婴饮食
疾病调理
饮食常识
烹饪技巧
厨房常识
四季食谱
春季食谱
夏季食谱
秋季食谱
冬季食谱
特色面食
面条
馒头
包子
面食
烘焙
饼干
面包
蛋糕
馄饨
饺子
花卷
意面
春卷
披萨
糕点
蛋挞
饼类
月饼
食材大全
肉禽类
水产品类
蔬菜类
果品类
米面豆乳
药食及其他
调味品类
美食问答
专题频道

亳州小吃大全_亳州特色小吃美食介绍

来源:口碑美食网 分类:食材百科 时间:2017-01-14 15:22:29

从商成汤王建都开始,亳州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豫皖交界区域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成员城市,皖北旅游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特色小吃主要有:义门熏牛肉、利辛撒汤、展沟烧、孙集米酵子、茨淮新河大闸蟹、阚疃板鸡、江集羊肉汤、三官、亳州牛肉馍、利辛烧巴子、涡河银鱼与白虾、铜关粉皮、煞汤、重油大烧饼、义门羊肉汤、亳州粉皮。

毫州麻糊

简介

麻糊,是毫州当地非常流行的一道小吃,分为咸麻糊和甜麻糊,咸麻糊里放有食盐、调味粉、花生芝麻粉丝,甜麻糊里其实也不放糖,它和咸麻糊一样,先是用豆面和小米面混合适量的水煮成糊状,不同的是,甜麻糊里不放食盐、花生等,而是把熬好的糊盛到碗中,放入已浸入盐味的黄豆和咸菜,这便成了香喷喷的“甜”麻糊。

历史文化

相传麻糊诞生已有千年之久。早些年,人们仅在麻糊里放入黄豆,后来又加入了咸菜,一些老艺人说,麻糊在制作过程中,最好将小米面黄豆面按对半的比例掺在一起煮,那样煮出的麻糊粘稠香甜,才是最美味的麻糊。

人们对于麻糊是如何产生的已无人知晓,很多长者说,他们只知道麻糊是老亳州人传下来的健胃美食,至于怎样被发明出来的,也许和北方人爱喝稀饭有关系。聪明的亳州人根据个人喜好发明了这道类似稀饭而又与稀饭大不相同的美食。

[!--empirenews.page--]

义门羊肉汤

简介

义门羊肉汤,是涡阳县的特色美食,义门羊肉汤馆大多位于义门镇清真寺回民区,主要是回民经营羊肉汤为主。最具特色的店是“大将羊肉汤”,该店老板姓李,小名叫将军,因此叫“大将羊肉汤”。在亳、涡、蒙都开有分店,生意非常红火。“羊肉汤”,主要原料以羊肉、羊骨头配以十余味中药材文火长时间熬制而成。吃时配以时令新鲜蔬菜、粉丝等,色香味美,久经不衰,在皖北颇享盛誉。

做法

汤的配料:

羊肉500克,党参10克,10克,枸杞10克,生1块,料酒1/2大匙,胡椒粉少许,精盐2小匙,白糖1/2小匙,味精1小匙。

制作方法:

1.羊肉洗净剁成块,党参切段洗净,红枣、枸杞泡透,生姜洗净切片;

2.锅内加水,待水开时放入羊肉块,用中火煮去水,捞起冲净待用;

3.在汤碗内加入羊肉块、生姜片、党参段、红枣、枸杞、精盐、味精、白糖、胡椒粉、料酒、注入清水,放入锅内蒸两小时拿出,滋补羊肉汤即成(也可用砂锅炖)。

[!--empirenews.page--]

涡阳干扣面

简介

涡阳干扣面,是涡阳的一种独具风味的面食,以煮熟的豆芽作铺垫,配以蒜汁、葱花、味精、胡椒、食、香油、酱油等为底料,煮熟的面条如雀巢一样覆盖其上,再以油榨辣椒作上料,充分搅伴以后即可。干扣面成为涡阳街面上的一道迷人的风景,有过往商贾来涡必吃干扣面、“不吃干扣面枉来老子故里”之说。

干扣面的历史众说纷纭,但它的鲜美可口、独具风味却是众口一词的。在这个淮北平原上稍嫌偏僻的县城,不论是在人流滚滚的大街,还是偏僻幽静的小巷,走上不远几步,就可以看到一家干扣面馆。面馆的门面除了几个大字招牌外,并没有什么广告。但人没到店里,那干扣面特有的面香就扑鼻而来;进到店面,但见碗中的葱丝姜蒜,盆里的辣椒调油,篮里的狗肉,都飘着勾人食欲的异香。因了习俗与口味的不同,诸多人不吃狗肉,说真的,狗肉干扣面两者搅和在一起,狗肉还真是沾上了干扣面的光鲜。

历史文化

涡阳河北有一个村子叫“甘园”,甘园有个村民叫甘贺之。老甘虽已五十出头,但心存凌云之志,一心想为家为国干些事儿。政策允许,他准备在涡阳县城开一家招待所;老甘文化水平不高,但却有敢想敢干的精神。房子、内部设施准备好以后,他就想立刻投人运营,于是当天就准备把招待所的牌子挂上。老甘也不请人,自已凭着小时候的“功底”,把招待所仨字写在了黑板上,然后把黑板挂在了大门的左侧,一边盘算着当晚的事。谁知老甘写错了字,把招待所的“招”字写成了“扣”字,自己不知。别人看见了读出声来,说,老甘,你要办扣待所吗?老甘一边说错了错了,心里却很难为情,装作会写的样子,待那人走后,心想,这招待旅客的事大概要出力吧,于是又在口字下面加了一个力字,变成了拐待所。老甘办拐待所的事很快在涡阳县城里传开了。最后传到了老甘这儿,老甘十分懊恼,再加上服务业生意难做,老甘一气之下,招待所不办了。可老甘又不甘心,不能就这样灰溜溜地回村去,那样岂不让乡亲们取笑?经过再三合计,老甘决定承传祖上留下的制作面条的工艺开一家面馆。

可县城的面馆已有几十家,打出的牌子有什么荤汤面、肉丝面、干素面、清汤面、麻辣面、牛肉面、羊肉面、刀削面手擀面、豆杂面等等等等,老甘嫌这些面的名字都太俗,太平常,老甘决定给自己的面起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而且这名字里面,要体现我老甘在哪儿跌倒的还要在哪儿爬起来的思想。联想到面条的煮调工艺,老甘给自己的面起了一个名字,叫“甘扣面”。甘扣面问世后,由于面条工艺独特,调料配方独到,名字别致,很快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面条生意十分红火,老甘很快赚了。可哪知好景不长,割资本主义尾巴风一刮,老甘面馆也被“割”掉了。老甘只好回家重操那修理地球的旧业。

文革一过就是十年。改革开放以后,老甘已经年过七十,面条生意不可能再去做,可老甘的甘扣面人们都还记得,有人从老甘那儿打听到了甘扣面的工艺和调料秘方,改甘为干。在城里又干起了干扣面的生意。谁知这干扣面,象勾魂之面,吃过一次再难忘记,于扣面生意又一次在老子故里的县城里火了起来。经过老板们的20多年的不断摸索尝试创新,干扣面越来越受到顾客的欢迎,涡阳人吃干扣面的瘾也越来越大。许多人不但中午吃面,早、晚都要吃面,尤如兰州人爱吃兰州拉面,新疆人爱吃羊肉串一样,一天不吃便觉少了点什么。

做法

1.先在碗底放一些略稀的蒜汁,加以葱花(一定是葱白部分的)和一些佐料:点滴的酱油和醋,点滴的麻油,点滴的胡椒和味精之类。

2.开始煮面,直接放在沸水里,不过这个面条一定要是加了碱的面条,才会有口感,面也不会坨。煮面的时候第一次滚锅,要掀开锅盖加一次凉水,因为是碱面,煮的比较慢。

3.同时再煮上一锅豆芽汤,豆芽和面条一样都是直接放在清水里煮就行,不用加任何调料。喜欢荷包蛋的可以在豆芽汤里打个鸡蛋(注:黄豆芽)。

4.煮好的豆芽汤捞起部分豆芽,铺在放好调料的碗里。上面再放上煮好的面条,然后,上面一定要加辣椒油

[!--empirenews.page--]

扁豆

简介

扁豆糕,是亳州地方汉族特色小吃。扁豆洗净,放入水内侵泡一小时捞出,加少许淀粉、糖、佐料调成稠糊状,堆在篦子上蒸熟即可,形状呈圆形,可大可小,可厚可薄,入口清香松软微甜。

做法

材料

主料:扁豆600克,红豆沙400克

调料:白砂糖200克,食用色素3克,碱2克

做法

1.将扁豆洗净,用滚开水泡10分钟,待皮浮动即可将皮剥去,将豆放在大碗里,加满清水,滴上几滴碱水,上笼蒸至酥烂取下,冷却后带水用网筛擦成泥,包进白布压干水分,扁豆即成粉泥,放进冰箱约30分钟。

2.取一半白糖,用食用色素染红成玫瑰色糖。

3.扁豆泥两面用布夹住,揿成33厘米长,20厘米宽的薄片,平放于案板上,拿去布,用刀将扁豆泥对切成两块,一块铺上豆沙,要铺得均匀;再将另一块扁豆泥盖在豆沙上,然后在上面铺上玫瑰色糖,最后铺上白糖,揿平后即开成五层,吃时切成梭子块。

[!--empirenews.page--]

油炸馍

简介

油炸馍,又名油杠,为亳州独有,其形似油条,却比油条短而粗;其味道也似油条,但比油条松软可口,虽油炸却不腻。在药都每天早晚众多街头小吃中,油炸馍和麻糊这一美味套餐深受人们喜爱,这道老少皆宜的美食多年来一直长盛不衰,保持着那份质朴的清香。

该馍用上好的面粉、佐料,用特有的方法制作,油炸馍制作主要难在于和面。和出的面,既要有发面的特性,又要有面筋的特性。面和成之后,用两根细铁棒拧出一块,拉扯成条,放油锅里细细一炸,外壳金黄,内里松软,食之别具风味。油炸馍内若放蛋液炸制味道更好。

历史文化

有资料记载,相传,在清朝某年,亳州城隍庙演“大班会”(民间舞蹈),当演到将“秦桧夫妇”拉出去示众时,一个卖小吃的妇女随手揪起一面团丢进油锅里说:“炸死你这个秦桧!”那面团被油炸之后,竟色黄蓬松,捞起来一吃十分可口。油炸馍就这样在无意中诞生了。

[!--empirenews.page--]

蒙城撒汤

简介

撒汤,是皖北小吃,皖北一带百姓早晨主要小吃,源于亳州市蒙城县。撒为肉汤、肉杂之意,因其字生僻,老百姓误写为“撒汤”、“杀汤”等。撒汤是用老母鸡猪排等为原料,炖好后,打生鸡蛋在碗里,搅拌均匀后,用沸腾的肉汤浇沏,制成黄橙的肉汤蛋花茶,并在上面撒上牛肉末、芥末和芝麻油。

历史文化

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微服游访江南路过蒙城,走得又饥又渴,傍晚,到一家客店投宿,店主是位老妈妈,还有她的独生女儿。老妈妈见来了几位贵客,虽然风尘满面,穿戴却十分整齐,观那主人身材魁伟,气宇轩昂,手摇一把撒金折扇,更显得风流潇洒。店家婆笑脸相迎,一面端茶,一面吩咐女儿杀了两只肥0鸡,用沙锅煨炖。时值初夏季节,乾隆和侍从坐在院中,一边饮茶,一边闲聊,等待用膳,谁知直等到日落月上柳梢,还不见店家送饭,乾隆饿得饥肠漉漉,命侍从前去催促,店家回答说:“鸡汤没煨好,请客官再稍候。”乾隆心中不耐烦,步出小店,看个究竟,只见店家婆正在门前月下磕麦仁。乾隆问道:“老妈妈,磕麦仁做什么呀?”店家婆答道:“俺这里没有稻米,都用麦仁烧稀饭吃。”乾隆双手捧起一捧白花花的麦仁走进厨房,对店家婆说:“把这麦仁放进鸡汤锅里好吃吗?”姑娘微笑道:“会好吃的。”说着掀起锅盖,乾隆把麦仁放了进去。乾隆回到院中又等了半个时辰,忽闻一阵扑鼻的香味从厨房飘来。姑娘盛了几碗鸡汤,放入麻油、胡椒等调料,用托盘端置桌上。乾隆品尝了一口,味道十分鲜美,用竹筷一捞,鸡肉已经脱骨,与麦仁混和在一起,吃起来胜过皇宫御宴!乾隆连吃三大碗,赞道:“美哉!好汤。”乾隆膳后问侍从道:“这鸡汤炖麦仁叫啥汤?”侍从心想:自古君无戏言,皇上说是啥汤就是“啥汤”。于是便顺口答道:“

啥汤。”乾隆又问“啥汤”的“啥”是哪个字?侍从本是为迎合皇上的心意,哪里考究过“啥汤”的“啥”是那个字呢,狡黠的侍从急中生智,想起皇上在月下久等鸡汤的情景,于是便编造了个生字:月光为伴,一边为“月”字,另一边皇上为天子,“天”字为上头,久等的“久”字放在下边,并取其谐音字“韭”代之,这样便造出一个“啥”谐音的“sa”字。乾隆看看也像个字样,但觉得眼生,记不清什么时候在康熙皇爷字典里似曾见过。于是命侍从取出文房四宝,提笔写“sa汤”二字,下边题了“乾隆御书”留给了店家。

店家婆不识字,把乾隆题字拿给当地一位有学问的人看,那人一看,大吃一惊,说是当今乾隆皇帝的亲笔题字。事后店家请木匠精心制作了一块招牌,将乾隆题字刻在上面。过往行人见此招牌,都来品尝乾隆皇帝品尝的“sa”汤。从此,小店生意十分兴隆。其他店家见此,也模仿乾隆御书“sa汤”字样做出金字招牌,开起了sa汤店,并在汤内加鸡蛋,味道更加鲜美,久而久之,蒙城的sa汤便远近闻名。

[!--empirenews.page--]

亳州粉皮

简介

亳州粉皮,是流传于亳州地区的汉族特色食品,最早记载于北魏《齐民要术》。粉皮是对用大米红薯淀粉、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蚕豆淀粉等,制作成薄片食物的统称,有鲜干两种,鲜的即可食用。亳州粉皮筋骨强、色白、入口滑润,可拌凉菜、也可烩、烹、炖、烧,是当地家家必备的日常用菜。亳州粉皮以铜关村生产的名气最大。

做法

将绿豆、高粱豌豆、山芋等加工成淀粉(可混合用,也可单独用),调成稀糊,用大锅加水烧开,用器皿取淀粉50克左右,放入特制的铜镟内(形似平底锅),将镟子放入沸水上转动,然后慢慢停止,淀粉糊在镟子内摊成薄薄的一层,然后镟子内放入沸水,迅速捞出放入凉水内,用手慢慢将薄淀粉皮从镟子内扒掉,放在特制的高粱秆或苇子做成的帘子上晾干即可。

  • 推荐美食
  • 相关菜谱
返回口碑美食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