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鲁菜
川菜
粤菜
闽菜
苏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视频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风味小吃
养生菜谱
特色美食
国外美食
饮品甜点
烘焙食谱
汤粥做法
记录片
家常菜谱
小吃
热菜
小炒
凉菜
早餐
汤羹
煲粥
饮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锅
荤菜
卤菜
素菜
奶昔
果酱
酱菜
盖浇饭
炒饭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饮食
食材百科
食疗菜谱
美容瘦身
母婴饮食
疾病调理
饮食常识
烹饪技巧
厨房常识
四季食谱
春季食谱
夏季食谱
秋季食谱
冬季食谱
特色面食
面条
馒头
包子
面食
烘焙
饼干
面包
蛋糕
馄饨
饺子
花卷
意面
春卷
披萨
糕点
蛋挞
饼类
月饼
食材大全
肉禽类
水产品类
蔬菜类
果品类
米面豆乳
药食及其他
调味品类
美食问答
专题频道

甘孜小吃大全_甘孜特色小吃美食介绍

来源:口碑美食网 分类:食材百科 时间:2017-01-14 15:19:14

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是四川省西部的一个地级的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州府驻康定县。

特色美食有巴塘团结包子、白玉肉冻、白玉香猪腿、藏族糌粑、风干肉、佛手排骨、甘孜辣仔鸡、甘孜老腊肉

康定凉粉荔枝炒鸡丁、凉拌三丝等等。

“麦秋”的熏牛肉

简介

“麦秋”的熏牛肉,至今仍为人赞不绝口,是大条型的,切开或撕开内为绛红色,外形黑里透亮,入口酥香回甜,不卡牙齿,老少品后称妙。尝过的老人回味说,今天的熏牛肉,名字取得好,包装美观,打开一尝,不是麻辣就是咸,还如牛筋般难嚼难咽,中看不中用。

[!--empirenews.page--]

魔芋烧鸡

简介

赖厨子的魔芋烧鸡。赖厨子名吉山,华阳人,曾师学成都芙蓉餐厅老厨师曾子云,自开餐馆,颇有名气。1932年二十四军一三六师师长唐英驻守康定,聘赖吉山为私人厨师来康,凡唐英宴请宾客,必由他掌厨。所操席均称美味佳肴,最受欢迎的是色、香、味、型具佳的“魔芋烧鸡”,这道菜既有麻辣烫,还绵软鲜嫩,食客称赞不已,后又在南门左近开设“吉园”餐馆承包桌席,不久又迁往将军桥附近大院坝锅庄处。达官贵人常去光顾,其“魔芋烧鸡”则是一般人家宴、耍坝子、节日会餐桌上首选。

做法

准备材料:

魔芋豆腐300克、鸡腿三只、一块、红椒4-5枚、蒜两瓣

准备调料:

油、盐、糖、郫县豆瓣、老抽、胡椒粉

制作过程:

1、魔芋豆腐切小块,切梳子刀,即沿着一边切片,但背部不要切断,入开水锅内氽烫片刻,捞起,沥干水分;

2、鸡腿切块,姜切块,红椒切小段,蒜切片;

3、锅中放油,烧热,下鸡腿块和姜片,煸炒至鸡皮收缩,出油,加入红椒、蒜片和一勺郫县豆瓣,适量老抽、盐炒到鸡肉块均匀上色;

4、加入魔芋块,不停翻炒到材料上色,加入少许水,翻炒均匀后,加入半匙白糖,烧开一直到汤汁收浓,加少许胡椒粉即可起锅。

操作提示:

1、魔芋是本身无味又难以入味的食材,切梳子刀是为了汤汁均匀的进入魔芋片内,更加入味。

2、不建议鸡腿先用水氽烫,是为了烧出来的鸡肉紧致入味,口感较好。

[!--empirenews.page--]

冷锅鱼

简介

冷锅鱼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传统名菜,属于川菜系。起源于四川宜宾一带。郭沫若吃后欣然赋诗赞曰:“二人之,金口内,软玉披红霞,醇酿换宿醉,冷锅鱼,巴渝第一味。”

冷锅鱼,其实就是源于四川宜宾、泸州长江边渔民家的“片片鱼”。它虽在宜宾、泸州一带诞生,但却并没有在那里成长壮大,后来被引进到重庆,也没有形成“气候”。只是在它前些年被移植至成都以后,才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方为外面的人所青睐。

其实,成都的“冷锅”形式早已有之,如10年前的火锅鸡、火锅兔等品种,其制法是,把已经用高压锅制熟的鸡肉、兔肉盛入铁锅内,直接端上桌去,待食客吃完锅里的菜肴后,再点火烫食别的原料。这种吃法极似火锅,又形似汤锅。如今的餐饮经营者好象都喜欢卖概念,他们对每一种新的餐饮现象或品种都能找到一个扯眼球的名字,比如把先不点火就可捞食锅中菜肴的形式称为“冷锅”。这里所说的“冷”只是相对的。几年前,当宜宾的片片鱼移植蓉城后,才由一些好吃的文人给起了个“冷锅鱼”的名号,不过没想到的是,这冷锅鱼竟一炮走红。大家至今仍记得,前几年川菜映像冷锅鱼的各家店门前每日都有排队候餐者,尤其是在那几家知名企业门前,候餐者每日磕下的瓜子壳就有一寸多厚。当然,那两年也有不少是跟风经营冷锅鱼的,因此这冷锅鱼也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在蓉城大街小巷冒出来了。

[!--empirenews.page--]

麻辣猪肝

简介

麻辣猪肝是四川省传统的汉族名菜,属于川菜家常凉菜,主要食材是猪肝,配以花生米、辣椒等炒制而成。

肝、葱、姜切成片,干辣椒切节,葱切段。将肝用盐和料酒拌匀,用湿淀粉浆好再拌些油。用料酒、湿淀粉、葱、姜、蒜、糖、酱油味精和汤对成汁。炒勺烧热往油,油热后先下辣椒、花椒,炸至黑紫色,再下猪肝片,待肝熟透即速注汁入勺,汁开后稍翻炒,滴,并加入炸花生米即成。

做法

做法一

食材准备

基本材料:猪肝200克,炸花生米75克。

调料:混合油75克,花椒10粒,干辣椒8克,盐3克,料酒13克,味精3克,酱油、湿淀粉各20克,葱、姜、蒜、糖各8克,汤适量,醋少许。

制作步骤

1、肝、葱、姜切成片,干辣椒切节,葱切段。将肝用盐和料酒拌匀,用湿淀粉浆好再拌些油。

2、用料酒、湿淀粉、葱、姜、蒜、糖、酱油、味精和汤对成汁。

3、炒勺烧热往油,油热后先下辣椒、花椒,炸至黑紫色,再下猪肝片,待肝熟透即速注汁入勺,汁开后稍翻炒,滴醋,并加入炸花生米即成。

做法二

食材准备

猪肝半斤 食用油 料酒 干淀粉 泡椒 泡姜 葱花

制作步骤

1、猪肝洗净切片,撒上干淀粉和料酒,拌匀。

2、泡椒泡姜切丝备用。

3、锅烧热,倒入油(适当多一些),烧至7层熟。

4、改大火,倒入猪肝,快速滑散,马上倒入切好的泡椒泡姜丝,快速翻炒,一分钟后起锅。

5、撒上葱花装饰,即可食用。

[!--empirenews.page--]

巴塘团结包子

简介

巴塘团结包子,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的一道特色小吃,该品与传统意义上的包子有明显区别,包子做得特别大,一个笼一个包子。一个大包子可供一个班的人吃一顿。

单独说团结包子并非是十八军进巴塘才开始发明的,旧时团结包子确切一点说叫蒸肉,早在几百年前巴塘老0就会做了,而且传承至今,说通俗一点叫大包子,在解放前,其制作需要的成分多而贵,限于经济条件和当时的物质匮乏,大多数家庭不敢“青睐”,只有极少数富家人享有,因此在过去显得微不足道。

巴塘团结包子的特色:

巴塘团结包子按进食的人数而定包子的大小,有多少人共同进餐,就下足够的面粉,做成一个大包子,管叫大家吃饱。在节日,或者是同学、朋友、亲人相聚,就做一餐团结包子。

吃团结包子的时候,进餐的人们围坐在一起,把冒着腾腾热气、喷着浓浓香味的团结包子摆在桌子中央,然后每人面前放上一个小碟子,碟子里盛上蘸水。除此之外,还要打出一壶浓酽的酥油茶。这就是团结包子的第二种特色:民族特色。同时也是藏汉民族饮食文化的融合(藏汉食法、藏汉调制、藏汉共餐)。

“团结包子”由于它的馅儿多种多样,形成了它的另一个特色:多功能。馅儿可以是牛肉、猪肉,也可以用米粉玉米粉、土豆块等。因此可以佐酒,可以下饭,可以作为家常便饭,也可以作为迎接亲朋的佳肴。特别是在巴塘人传统的民间娱乐“打平伙”时,“团结包子”更显魅力:制作简便,老幼皆宜,饭菜同熟,清香、怡人、可口。

巴塘团结包子的来历:

1950年6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进藏南路先遣支队到巴塘时,当地的县工委、县军事代表办事处,组织东藏民主青年同盟的盟员、小学生、人民群众、寺庙僧侣等数百人夹道欢迎,并按照巴塘人爱吃蒸肉和用蒸肉包子来宴请尊贵客人的习俗,买来排骨、肥肉、面粉、玉米粉、土豆、葱、蒜、姜、花椒、豆瓣、八角等材料,用面做皮,包成一个大圆形或五角形的大包子为18军将士洗尘。包子做得特别大,一个蒸笼一个包子。一个大包子可供一个班的人吃一顿。

为了表达藏汉团结、军民团结和各民族大团结的情意,将包子取名为“团结包子”。因为18军进藏正值端午节,以后,每年端午节,巴塘城区家家产户都要吃团结包子,以此纪念18军进藏,也意寓全家团团圆圆。从此,巴塘的“团结包子”不但成了特色名小吃,而且还成了家家户户逢年过节、宴请宾客的美味佳肴。

[!--empirenews.page--]

藏族糌粑

简介

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

简介

这是藏民的食品。它是以青稞磨成粉为原料,经炒熟后,以酥油为粘合剂制作而成的。其做法是:先将酥油溶化在热奶茶中,然后加上适量的青稞粉,搅拌成团状后,用手捏成形状后直接进嘴吃。

由来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子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稞炒面。糌粑的制作方法是,将青稞(属大麦类,有白色、紫黑色二种)晒干炒熟、磨细、不过筛,这样制成的炒面便是可以食用的糌粑了。糌粑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吃糌粑时,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入茶水,加点糌粑面,用手不断搅匀。

糌粑比冬小麦营养丰富,又携带方便,出门只要怀揣木碗、腰束"唐古"(糌粑口袋),再解决一点茶水就行了,用不着生火做饭。把糌粑倒进一个叫"唐古"的皮口袋里,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一会儿,喷香的糌粑便可入口了。

藏族过藏历年时,家家都要在藏式柜上摆一个叫"竹索琪玛"的吉祥木斗,斗内放满青稞和卓玛(人参果)等,上面插着青稞穗、麦穗花校和一种叫"孜卓"的绘有太阳、月亮、星星图案的彩脾。邻居或亲戚朋友来拜年,主人便端过"竹索琪玛",客人用手抓起一点糌粑,向空中连撒三次,再抓一点放进嘴里,然后说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

制作方法

糌粑是藏民的一种主要食品。制作时先将青稞(属大麦类,有白色、紫黑色二种)晒干炒熟,磨成细面,不去皮。然后把糌粑放在碗里,加点酥油茶,用水不断搅匀,直到把糌粑捏成团为止(“粑”就是成团的意思。)糌粑携带方便,适于牧民生活。出门只要带上木碗、腰束、“唐古”(糌粑口袋),再找一点茶水就行了,不必起灶用火做饭。还可在糌粑里加入一些肉、野菜之类,做成“稀饭”,藏语叫“土巴”。

主要成份

糌粑是用青稞同洗净的细纱混合经火炒熟,再将细沙筛除后磨成粉而成。糌粑主要成份有蛋白质,其含量约为13.5%,脂肪为2%,碳水化合物为75%,十七种氨基酸为14%左右;无机盐类富含有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还富含维生素Bl等。

食用方法

食用糌粑时一般用酥油茶和糌粑面搅拌后即可,有条件时可再加白糖和奶渣,这样可以增添美味,增加食欲感;汉族食用糌粑时,如果没有酥油茶,可用猪化油或熟清油代替,再加开水和白糖搅拌即可食用。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搅拌后的糌粑面均含有大量脂肪,不宜食入太多,应少食多餐,这样才有利于消化吸收。

吃法

吃糌粑时,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入茶水,添上炒面,用手搅拌。拌时,先用中指将炒面向碗底轻捣,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转动着碗,并用手指紧贴碗边把炒面压入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匀,能用手捏成团,就可以进食了。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揉合成团,用手往嘴里送。藏族群众吃饭一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这种吃饭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饭也用手抓,叫做抓饭。

由于糌粑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牧民们出远门时腰间总要挂一个糌粑口袋,饿了,就从口袋里抓把糌粑吃。有时,他们从怀里掏出个木碗,装些糌粑,倒点酥油茶,加点盐,搅拌几下,抓起来就吃。有时,边吃糌粑,边喝酥油茶。

习俗

藏族过藏历年时,家家都要在藏式柜上摆一个叫“竹索琪玛”的吉祥木斗,斗内放满青棵,糟极和卓玛(人参果)等,上面插着青棵穗、麦穗花校和一种叫“孜卓”的绘有太阳、月亮、星星图案的彩脾。邻居或亲戚朋友来拜年,主人便端过“竹索琪玛”,客人用手抓起一点糌粑,向空中连撤三次,再抓一点放进嘴里,然后说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

酥油糌粑

酥油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奶油,糌粑是将青稞炒熟后,用手磨磨成的粉。

营养价值

吃酥油糌粑时先倒奶茶小半碗,再放入酥油、炒面、曲拉、糖,在碗中用手指拌匀,并捏成小团食用,它具有酥油的芬芳,曲拉的酸脆,糖的甜润。营养丰富,发热量大,充饥御寒。

营养成分:

热量(千卡) 257

脂肪(克) 13.1

膳食纤维(克) 1.8

胡罗卜素(微克) 1

硫胺素(毫克) .05

烟酸(毫克) 1.9

维生素E(毫克) 2.68

钾(毫克) 123

钙(毫克) 71

铁(毫克 13.9

锌(毫克) 9.55

磷(毫克) 176

蛋白质(克) 4.1

碳水化合物(克) 30.7

维生素A(微克) 0

视黄醇当量(微克) 49.3

核黄素(毫克) .15

维生素C(毫克) 0

胆固醇(毫克) 73

钠(毫克) 8.9

镁(毫克) 61

锰(毫克) .64

铜(毫克) 6.26

硒(微克) 7.5

[!--empirenews.page--]

金钩玉米馍

简介

玉米面蒸馍是炉城平常人家常食的,就是许多做小生意开小摊铺,常蒸食玉米馍。雅安人彭大春夫妇,早年曾在康帮人干活,夫妇善做小吃。抗日战争时期,炉城大米昂贵,知炉城爱吃玉米,又爱吃“焦粑”(一种以面粉起酥肉馅炕的小吃)习惯,用金钩鲜肉做馅,仿效“焦粑”的做法,用上等玉米面,创造出玉米面包金钩炕饼,以其香、咸酥、脆味长诱人,食者排队购买,风行一时。

[!--empirenews.page--]

“麦秋”

简介

炉城中桥东西两街口处,被称为“炉城的春熙路”,是特别繁华所在。“麦秋”糖果糕点铺主人姓王,延聘内地擅长糖果糕点师傅制作。常售玫瑰、金钩、蜜饯、点心以及各型糖果糕点,由于配料精选,制作工艺讲究,有甜、有咸、酥、脆、香、美,样式多、品种齐全,中秋前特制月饼大小供各类人选购,食客都说炉城“麦秋”月饼在西康是手屈一指的,可与成都媲美。

[!--empirenews.page--]

道孚“花馍馍”

简介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赏明月、尝月饼是我国汉民族由来已久的民间传统习俗。藏族人民是没有这种习俗的,但在道孚县的鲜水镇、协德乡藏族人家同汉族民族一样也流行过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都做一种“藏式月饼”,当地俗称“花馍馍”。

何谓“花馍馍”,顾名思义,就是用面粉做成的一种夹心并模印图案的薄饼。一般“花馍馍”的厚度约一指厚,直径为13厘米左右。制作“花馍馍”时,一定要用新打出的本地面粉(用新面意为喜庆丰收)并不加发酵的老面(主要防止馍馍以及馍馍上的图案变形),只加少许苏打以水揉面即可。心子是由藏族特有的食品酥油、糌粑、奶渣等拌上红糖或白糖而成。先将揉好的面粉揉成巴掌大的面坨,把调好的心子包在面坨内,然后压平,尽量使它变成圆形,并在“花馍馍”的最中心粘一小片青绿的萝卜叶,然后用雕有各种图案的印板印上图案。印板图案多为三条圆圈或藏族美术中常有的万吉祥等,圈内雕有玉兔、鹿子、獐子吉祥物等,一般是一对玉兔相对而立,或是鹿子休闲躺于青草之上,或是两朵鲜花对开,或是……再用手将“花馍馍”的周边勒成各种花边,并点上几点食用红点(红点表喜庆,如年内曾遇丧事则不点红点)。最后将成形的“花馍馍”置于平锅底在火上炕成即可。炕好后的“花馍馍”外形呈圆形,象征圆月,“圆月”里有玉兔等吉祥图,有象征喜庆吉祥的红,有象征春天的绿,极为鲜丽好看而又香甜味美,叫人垂涎。但做好后不能立即实用,首先要选两个最大最好的来敬月亮,敬菩萨,要等敬月亮,敬菩萨后,中秋这天才能吃,并伴以水果等物赠送邻里、亲朋。据说这是为了促进友谊,让大家品尝大家吉祥。

[!--empirenews.page--]

青菠面

简介

四川特产—青菠面,流行于川西地区风味小吃。采用上等面粉加菠菜汁和鸡蛋清调成极硬的浅绿色水调面团,揉熟后用手工擀成面条,对叠多次,切成柳叶形或细面条。青菠面色泽碧绿,面条筋而韧,绵而滑,汤鲜味美,为四川面食中的上品。

制作工艺:

主要原料

菠菜400克,高筋粉300克,鲜香菇火腿肠、老鸡、口蘑各50克,面粉50克。

基本调料

食用碱3克,鸡蛋液80克,盐10克,鸡粉8克,味精5克,姜、葱各10克,奶汤500克,葱花15克,色拉油20克。

制作过程

1、菠菜洗净,剁碎后用纱布包起,滤去菜汁留用;高筋粉、鸡蛋液、菠菜汁、食用碱调拌均匀,揉成面团后饧放20分钟备用。

2、香菇、口蘑、老鸡洗净,与火腿肠一起切成同指甲一样大小的片,切好后放入沸水中大火汆1分钟,捞出备用;葱、姜洗净切末。

3、锅内放入色拉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姜末、葱末煸炒出香,加入奶汤、鲜香菇丁、火腿肠丁、老鸡丁、口蘑丁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熬20分钟,放入盐、鸡粉、味精调味后出锅,制成面臊。

4、面团饧好后用面杖擀成厚0.05厘米的圆形大片,然后将大片折叠成宽10厘米的条(每叠一层要撒上5克面粉),面片叠好后,用刀切成宽0.1厘米的面条,放入沸水中大火煮15分钟,捞出后放入碗中,浇上面臊、撒葱花即可。

特产功效:青菠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低脂肪、多糖、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

富含的DHA和卵磷脂、卵黄素,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利,能健脑益智,改善记忆力,并促进肝细胞再生;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和其他微量元素,可以分解和氧化人体内的致癌物质,具有防癌作用;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和硒元素,具有抗衰老、促进细胞增殖作用,既能激活大脑功能,又可增强青春活力,有助于防止大脑的老化,防治老年痴呆症。

返回口碑美食网首页